撰文/摄影:沈 杰
部分老照片由主人公提供。
告别前夜,老文又把头发理成了熟悉的“三毫”(指发长3毫米),一双皮鞋擦了又擦,就连敬礼的动作,还对着镜子特意练了几遍……
军旅就像一条路,总会有终点。老文的军旅路到站了,即将换乘。退役前的这一晚,有多少记忆,就有多少感慨;有多么热爱,就有多么难舍。
次日,7月23日,就是他告别的日子。在旅里的军官退役仪式上,他将作为代表发言。他还是那么精干,和年轻时一样,身形健硕,只是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蘸满太阳的光泽,染上岁月的霜华。
真正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心绪如潮,一浪盖过一浪。三十载军旅时光,太多的深情与难忘,话到嘴边,都有了离殇。
从滴水成冰的高山,到炎热潮湿的海岛;从青葱热血的出发,到半百之年的告别;冬去春来三十载,鞍马未歇为强军……曾经的年轻湖湘帅小伙,早已是南粤雷达问诊老专家。
我们常说,雷达就是祖国的“千里眼”,御敌于千里外。老文的角色,类似眼科医生,负责给这些“千里眼”把脉问诊。他的军旅岁月,几乎都矗立在祖国空防第一线,守护着南粤太平。恰如其名——文立平,立一线,守太平。
一片赤诚献蓝天,不为名利争长短。三十年里,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历经了多少坎坷挫折。排过的故障,已记不清数量,只留下那一次次深夜被叫醒求助的记忆。黑漆漆的夜,呼啸着的风,是他多年的知己,常常陪着他从凌晨干到天明。
▲老文与战友们维修雷达
要说老文的故事,妻子最是清楚。由于长年在高山雷达站任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夫妻俩分居两地。直到2005年初,老文调任某营修理所所长,两人才终于团聚,安定下来。
2017年,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老文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某一线雷达站。一声令下,说走就走!团聚的一家子又分开了,妻子没有怨言,像以前一样独自撑起家庭。
这么多年,对于家庭的愧疚,深深藏在老文心里。这份愧疚,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不能辜负的心意。一定要干出成绩,不能愧对组织,不能愧对家人。改革那年,面对分流,他写信给旅党委:无论何地何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半百老兵再冲锋,不忘初心向前进。重回基层一线,老文更加坚定,坚定手中的这份事业,继续守护每一只“千里眼”。
▲三十载军旅,浓缩在影像中。
7月23日当天,在全旅军官退役仪式上,老文的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今年,是他知天命之年,也是他军旅最后继续冲锋的一年。他还是那样的充满激情,那样的永不服输,身边的很多人都记得,年初旅里的“强军杯”足球赛中,老文作为球队的首发后卫,多次上演“70后”老兵防住“00后”小将的精彩场面,最终帮球队取得季军。
▲宝刀不老,老文与球队夺得季军。
足球赛落幕不久,老文作为技术骨干,远赴西北执行任务。今年,老文的儿子高考,而任务持续了好一阵,恰好跨过了6月。当时,有领导建议他请假回去看看,老文的答案很“军人”,“我不想临阵退缩,我儿子也不希望一个‘逃避’的父亲回去看他。”
最终,老文没有回去,只是远程送考。儿子很争气,最终成功考上了山东大学。得知录取消息,老文乐得合不拢嘴。
▲老文一家合影
“我最幸福的,不是立了几个功,受过几次奖,而是亲眼见证了基层建设的跨越发展,从低矮潮湿的小平房变成了拎包入住的家属房;亲身经历了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从简单的一代雷达变成了高度信息化的新装备;亲自参与了新时代的强军改革,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
退役仪式上,老文作为代表说了很多,不过,相对于每个退役军官的漫漫军旅,这些话只是高度浓缩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都留在心里,收藏在记忆中。
30年风雨兼程,30年初心依旧。踏上新征程,打起背包再出发。“老文”们,咱们不说再见!祝你们新的征程一帆风顺,珍重!我们的战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