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个!清远无人农场首次播种,全自动完成,还会转弯避障

南方+ 记者

“清远‘花稻花’无人农场水稻直播,现在开始!”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一声令下,技术人员正式启动软件程序,一辆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按照预设程序和路线,在田里开始水稻播种、并能实现自动转弯避障,很快一大片田里就播上了“19香”丝苗米的种子。

广东第二个!清远无人农场首次播种,全自动完成,还会转弯避障

这是7月25日,清远市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水稻直播演示现场会中的一幕,清远市携手华南农业大学试点建立了广东省第二个、粤北地区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该无人农场试点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位于清城区东城街道江埗村,是广清(环霞•龙江源)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项目之一。目前已整合土地约132亩,未来依托新引进的一批机器人,能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努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

广东省第二个、粤北地区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目前已整合土地约132亩,未来依托新引进的一批机器自动完成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梁素雅 摄

广东省第二个、粤北地区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目前已整合土地约132亩,未来依托新引进的一批机器自动完成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梁素雅 摄

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按照预设程序和路线,在田里开始水稻播种、并能实现自动转弯避障。梁素雅 摄

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按照预设程序和路线,在田里开始水稻播种、并能实现自动转弯避障。梁素雅 摄

“无人农场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和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全天不间断作业。”罗锡文介绍,除了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无人化种植在北斗定位信号支持和计算机控制下,实现无人驾驶、自动作业、精准卸播、提高效率,后续还将进行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自动作业全覆盖。

项目为何落户清远?罗锡文说,清远的自然禀赋优越、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力度大,种植水稻的光、热、水利条件优越,这130亩今年只是试点,明年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大。“无人农场不等于不需要人,而是意味着需要更高技术、更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带动教会农民运作。”

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按照预设程序和路线,很快一大片田里就播上了“19香”丝苗米的种子。梁素雅 摄

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按照预设程序和路线,很快一大片田里就播上了“19香”丝苗米的种子。梁素雅 摄

清远市副市长雷玉春说,清远在江埗村打造首个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是清远三农发展的喜事,也是未来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件大事,将形成荷花、水稻、油菜花一年四季轮种的田园风光,实现农田有效轮作和高效利用,很好地改良土壤,使农业效益和耕地产出率不断增加,带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据悉,清远将逐步推进无人农场生产方式的中试、熟化及推广,在试点和探索中逐步扩大示范面积,从而形成适宜清远乃至广东水稻生产的无人农场成套技术及装备技术体系,在清远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同时,以此为契机,把罗锡文院士的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推广,利用科技创新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在罗锡文院士的技术支撑下提升自身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成农业种植托管服务示范主体。

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无人农场不等于不需要人”

罗锡文院士长期从事农业工程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和直播机,无人驾驶棉花播种机和拖拉机等,在省内外已开展试验推广多个无人农场项目。

为何要搞“无人农场”?罗锡文说,其在多地启动无人农场建设,包括水稻、玉米、花生等多个农业品种,初衷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不少农村地区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留在村中的劳动力逐渐走向老龄化,现在他们还能耕作,十年后还种得动吗?”他说,“因此,未来的农业发展,用机器带动人、代替人力很有必要,希望继续加大力度推广。”

科技成果如何落地?“无人农场不等于不需要人,而是意味着需要更高技术、更高素质的人才。”罗锡文说,无人农场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试点推广,不是用来“做表演的”,而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教会农民运作。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实现科技成果本地化。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蔡忆江:

“探索以托管的形式整合土地,促连片开发”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蔡忆江介绍,以建设无人农场为契机,清远将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方便机械化操作,实现“藏粮于地”。利用院士专家团队的先进研究成果,落地清远开展试点,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推广,实现“藏粮于技”。

他认为,无人农场的建设,零碎、小规模的土地难以体现出效果和效率,一般农民也较难操作,因此要探索以托管服务的形式,努力将农村“在耕地”“撂荒地”整合起来,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载体进行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

“通过托管的形式,农民有收益,经营主体有效益,有利于先进智能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蔡忆江介绍,清远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供销合作社已在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采取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形式,把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农民的土地托给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目前已整合托管土地数万亩,而释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可进一步拓展就业增收的路径,转型新型职业农民,并可获得土地租金、经营分红等收入。

延伸:

NO1、什么是“无人农场”?

“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指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全程自动控制或机器人自主控制,完成所有农场生产作业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主要有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大特点,主要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等三大技术支持。

NO2、“花稻花”是什么?

清远“花稻花”无人农场项目采用“花稻花”轮作模式,第一时期为荷花,由3月至7月,依托荷叶荷花景色发展乡村旅游,并收获藕尖、莲子、鱼虾等农产品;第二时期为水稻,由7月至12月,可开发农耕体验、稻景观赏等项目,并产出特色大米等;第三时期为油菜,由12月至来年3月,可观赏油菜花、出产油菜苗。项目遵循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以科技引领,智慧运营为创新特色,打造为集产学研旅为一体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记者】陈国飞【实习生】陈雅珺

【图片】梁素雅

1


编辑 余燕欢 林伟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