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被质疑83亿财务黑洞;深南股份实控人周世平被抓,红岭系P2P尚有200多亿元待兑付丨预警内参(第四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 订阅

由南财智库着力打造的预警内参为大家带来精选预警资讯和重点点评,欢迎关注。话题探讨、爆料,请联系微信号:shbingge123。

近期,如何化解城投债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中证鹏元评级发文提到,下半年城投偿债规模较高,到期及提前兑付规模1.50万亿元,其中到期规模1.38万亿元,提前兑付规模1146.43亿元,需关注重点区域风险和化债进程。不过从此前召开恳谈会的天津来看,一个多月的时间天津城建超短融票面直降102BP,会议取得一定效果,天津城建信用有所好转。此外,信评新规使得上半年债券发行人评级遭大规模下调,城投公司居多,带来连锁反应。南财智库仍将持续关注城投平台风险和转型进展。

此外,多个已发生财务暴雷、债券违约的企业也出现新进展。上海电气在5月末财务暴雷,7月22日,证券时报深度调查质疑其在子公司暴雷违约公告之前仍出借巨额资金,造成83亿财务黑洞。

蓝光发展在中票发生实质性违约后,7月22日,公告称应于7月29日兑付的“20蓝光CP001”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本期应付本息金额7.455亿元。据悉,蓝光发展拟于7月27日召开“20蓝光MTN001”持有人会议,会议将审议对“20蓝光MTN001”不逃废债、制定合理偿债计划并严格落实等6项议案。

1、上海电气:被质疑83亿财务黑洞,临近暴雷子公司违约仍出借巨额资金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电通讯”)87亿应收账款5月份暴雷后至今,上海电气(601727.SH)累计跌幅超过20%,极端情况下,上电通讯将导致上海电气产生83亿元的损失。 上海电气对上电通讯的贷款支持集中在2020年12月、2021年2月底~3月、2021年5月。尤其是今年5月(14日、15日、27日、28日),上电通讯获得的股东贷款高达29亿元之多,而这一时点已经十分临近上海电气的暴雷公告(5月29日)。从其它上市公司公告中可知,上电通讯下游客户富申实业、环球景行至少在2020年6月起就已经出现付款逾期的情况。上电通讯用了上海电气的股东借款来偿还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在暴雷公告之前,上海电气对上电通讯的巨额股东借款从未在公告中有过“只言片语”,投资者亦无从知晓上市公司履行了哪些决策程序。在此次上电通讯风险事件前,该公司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原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吕亚臣(同时也是上海电气副总裁)去年4月即已退休,相关工商变更发生于今年1月,吕亚臣在上电通讯的董事长职务由陈干锦接任,法定代表人由总经理沈欣接替。今年4月,吕亚臣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蓝光发展:“20蓝光CP001”约7.46亿元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20蓝光MTN001”:拟于7月27日召开持有人会议审议不逃废债等6项议案

7月22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蓝光CP001”应于7月29日兑付本息,由于公司流动性不足,“20蓝光CP001”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本期应付本息金额7.455亿元。公司仍在积极筹措偿付资金。

据悉,蓝光发展拟于2021年7月27日9:00-10:00召开“20蓝光MTN001”持有人会议。会议将审议对“20蓝光MTN001” 不逃废债、制定合理偿债计划并严格落实等6项议案。

3、如意科技:存在3项违规行为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7月22日,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公告,上交所决定:对如意科技和时任董事长暨实际控制人邱亚夫、时任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岳呈方予以通报批评。经查明,发行人在“18如意01”上市期间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形。

4、华夏幸福:公司流动性阶段性紧张导致的债务未能如期偿还,对公司融资产生较大影响

5月27日有投资者向华夏幸福提问,前期公司的资金链已经断裂,不知道现在经营是否恢复正常?对此,华夏幸福7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流动性阶段性紧张导致的债务未能如期偿还,对公司融资产生较大影响;为化解公司债务风险,加快促进公司有序经营,公司正在积极协调各方商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问题。

5、深南股份:实控人周世平被抓,红岭系P2P尚有200多亿元待兑付

7月22日晚间,深南金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南股份”,002417.SZ)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周世平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同时,深南股份强调,周世平已于2021年5月辞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相关职务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周世平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乃其个人案件,与公司无关,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深南股份董事长周海燕为周世平之女,目前周海燕并未持有深南股份任何股权,而周世平不仅个人持有深南股份16.99%的股权,还通过其控股的公司红岭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6.51%的股权。截至目前红岭创投待兑付余额为158.37亿元,红岭系另一P2P平台投资宝待兑付余额超过60亿元。

6、协鑫新能源:附属拟出售16家附属公司全部股权用于偿还债务

7月22日,协鑫新能源公告,于2021年7月21日,公司的间接附属公司江苏协鑫(作为卖方)、宜兴和创(作为买方)及该等目标公司订立首批该等购股协议。根据首批该等购股协议,卖方同意(其中包括)向买方出售各该等目标公司的全部股权。该等交易的现金所得款项净额预计为约人民币1,156,465,946元,而公司拟将有关款项用于偿还其债务。

7、太龙药业:本次受灾害影响的相关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法准确核定

太龙药业公告,本次灾害中,公司未发生人员伤亡;公司位于巩义市竹林镇的生产厂区处于本次强降雨中心地带,且厂区位于山脚下、地势较低,受洪水影响导致部分围堰、围墙坍塌,厂区进水,局部厂房受损,车间及仓库出现洪水倒灌现象,部分成品、原材料被浸泡。本次受灾害影响的相关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法准确核定。

8、中诚信国际:将山东三星主体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7月21日,中诚信国际发布公告称,决定维持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将主体信用等级撤出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维持“18三星MTN001”和“19三星MTN001”的债项信用等级为AA,将债项信用等级撤出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9、*ST天成:25连板*ST天成承诺3个月不筹划重组,明日复牌若持续异动或致监管力度升级

7月22日晚间,*ST天成公告,股票交易停牌核查结束,除筹划解决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外,公司承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月内不筹划其他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存在涉及酒资产的资本运作。公司股票明日复牌。

值得注意的是,*ST天成此前已狂拉25个涨停,短短两个月内,*ST天成已经经历了三次停牌核查,每次均表示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本次更是直言“承诺3个月内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且,公司正处于立案调查阶段,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司不能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人士处独家获悉,*ST天成复牌后如果交易存在异常,在市场风险继续累积和放大的情况下,不排除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升级。

点评:在此种情况下,基于虚无缥缈的借壳预期炒作股票,风险极高。在*ST天成停牌核查前,上交所通报指出个别投资者在交易该股过程中存在拉抬开盘价、维持涨幅限制价格等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中小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已依规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暂停账户交易等自律监管措施,并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合规交易。

10、天津城建超短融票面直降102BP,年内其首只短融发出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级市场融资正在好转。预警通数据显示,7月21日天津城建发行的“21津城建SCP034”,期限0.41年,票面利率为3.88%。这一利率创去年12月以来新低。

如以0.25年的超短融对比,这一效果会更显著:6月10日发行的“21津城建SCP025”票面利率为4.99%,6月25日发行的“21津城建SCP028”票面利率降至4.5%,7月15日发行“21津城建SCP032”票面利率进一步降至3.97%。

换言之,一个多月的时间天津城建超短融票面直降102BP。7月12日天津城建还发行了其首只短期融资券“21津城建CP001”,期限为一年期。

点评:今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当地国资委、金融局等召开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从目前迹象来看,天津城建的信用在好转,恳谈会取得了一定效果。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一级市场上,恳谈会后天津市主体一级市场信用债融资规模和票面利率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二级市场看,会后天津城投债估值收益率、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均有所改善。天津城建、滨海建投、津保税等主要城投主体恳谈会后短端债估值有明显的下降,恳谈会效果明显。

11、信用评级大量下调引连锁反应,企业频繁要求信评机构撤销评级

信评新规的监管高压驱使下,上半年债券发行人评级遭大规模下调,城投公司居多。或因发行人对评级结果不满,评级机构近一年密集撤回评级结果,外资机构尤甚。

据南财全媒体集团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7月至今的一年内,国内共有71次债券发行人评级结果被撤销,撤销原因包括“应公司要求”、“出于商业原因”、“缺乏足够信息维持评级”、“债券取消发行”等四大类。

在上述撤销评级结果的71家发行人中,据评级机构披露的信息,有21家撤销前评级展望为“负面”,占比约为30%。缺乏足够信息维持评级与取消发行的企业,主要包括协鑫新能源、海隆控股、重庆能投、泰禾集团、蓝光发展等已产生实质性违约的发行人。此外,因齐鲁交通发展集团与山东高速集团合并后解散,惠誉撤销其“A3”发行人评级。

点评:一般来说评级机构应公司要求撤回评级,是由于发行人对评级结果不满。今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较为罕见得出现发行人与评级机构“开撕”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债券发行人与信评机构之间产生分歧的原因或在于目前信用评级结果仍作为部分债券发行、投资的刚性准入“门槛”,多方呼吁监管降低对外部评级的“刚性要求”。

这一现象也是信评行业的监管强化引发债券评级下调后的“连锁反应”。今年1-6月合计发生182起评级下调事件,涉及108家发债主体,评级下调事件数量、主体数量分别同比增加93.6%、66.2%,仅6月评级下调事件就高达64起,其中城投平台是评级下调重灾区。

12、广发证券迎来新掌门,总经理林传辉接任董事长

7月22日,广发证券发布公告称,担任9年广发证券董事长的孙树明因任职年龄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由现任总经理林传辉接任董事长一职。

值得注意的是,林传辉于2020年12月回归广发证券并任职总经理,此前作为广发基金的创始元老,担任广发基金副董事长、总经理。与此同时,广发证券多位高管也发生变动,两位副总经理罗斌华和杨龙因工作变动的原因辞去高管职务,但仍然在广发证券内部任职。此外,新聘任易阳方、辛治运、李谦和徐佑军为副总经理。

13、中证鹏元:下半年城投偿债规模较高,需关注重点区域风险和化债进程

7月22日,中证鹏元评级发文表示,2021年下半年,城投债到期及提前兑付规模1.50万亿元,其中到期规模1.38万亿元,提前兑付规模1146.43亿元。6月末存量城投债中回售日在下半年的存量规模4087.15亿元,按上半年实施回售比例43.98%,下半年的城投债回售行权规模约1798亿元。在严控城投债务的背景下,高负债区域的城投债风险上升,也将是城投化债的重点区域。

1、央行再次明确:坚持“房住不炒” 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三线四档”规则试点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稳步降低。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

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2.2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上年末回落了1.6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抓好政策执行,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2、央行发布2021年二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

7月22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二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据统计,2021年二季度,人民银行依法对18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医院、景区、停车场及保险公司等。对核实为拒收人民币现金的,人民银行将依法处罚并定期予以曝光,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

3、地方人大新使命:加强对违规举债行为监督 强化审查14万亿专项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下称意见),就推动完善政府预算决算编制工作、规范人大审查监督政府债务的内容和程序、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的监督、加强组织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工作要求。

此次意见特别提出,地方人大要加强对违规举债的监督,强化对专项债的审查监督。

整理点评/ 21研究员李览青 实习生 何韵怡

统筹/编辑 21高级研究员卢先兵

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评级公司公告、上市公司公告、Wind、DM等。

(编辑:卢先兵)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