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中共一大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当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对于其中的缘由,相信很多人不知道。
“南陈北李”为何没有参加中共一大?当时他们在做什么?
陈独秀:大抓广东教育改革
陈独秀
1920年底,受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工作,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陈独秀上任后,仍保持惯常作风,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先后制定出“教育委员会组织法”“全省学校系统图”“教育经费概算表”,均被孙中山、陈炯明接受。同时,他还积极筹办编译局、宣传员养成所、劳动补习学校等,大力传播新思想,倡导新文化。
1921年春,陈独秀推动改组广东早期党组织,“开始成立真正的共产党”。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来到上海,与上海党的早期组织的李汉俊、李达等人建立联系,经过商谈后,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
经过与陈独秀、李大钊的书信联系和商讨,李达、李汉俊开始给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发信,请各地派代表到上海出席会议。6月中旬,陈独秀接到来信,请他回沪主持党的一大。陈独秀召开广州党员会议,表示他不能回上海,因为他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建校舍的一笔款子,他要一走款子就办不成了。“可以派陈公博和包惠僧两个人去出席会议,陈公博是办报的,又是宣传员养成所所长,知道的事情多,报纸编辑工作可由谭植棠代理。包惠僧是湖北党组织的人,开完会后就可以回去。”
据包惠僧后来回忆,当时陈独秀抓广东教育的力度很大,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但陈独秀坚持己见,顶着顽固势力的压力,一项项抓实,所以“他觉得这个当口上不能离开”。
陈独秀虽然没有回上海参加会议,但也对会议表示了关心,他通过各种书信往来,直接参与了对中共一大会议的筹备,并对中共一大的召开和相关纲领以及决议的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比如,向会议提出培植党员、民权主义之指导、纪纲、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等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意见,要求大会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会议对陈独秀的意见进行了宣读和讨论,并将其思想反映在大会制定的纲领和决议之中。
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无论从工作成绩、个人威望、实际地位等各方面看,陈独秀都是各地早期组织公认的领袖,因此,在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情况下,陈独秀仍然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既是国内同志们的一致意见,也是得到共产国际认可的。
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陈独秀就回到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的革命家。
李大钊:领导八所国立院校展开“索薪斗争”
李大钊
李大钊未出席中共一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北京党支部未选举他出席一大;二是当时他正在北京领导八所国立院校,展开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索薪斗争”。
1921年6月,北京党支部接到上海党组织的通知,要求派遣两名代表赴沪出席中共一大。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曾回忆说,当时大家决定“由我和张国焘两个人去出席‘一大’”“那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大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觉得只是各地组织派代表去上海碰个头,不必惊动大钊先生了。”
话分两头。1921年上半年,李大钊正紧锣密鼓地领导北京八所国立院校展开“索薪斗争”。当时,由于北洋政府的精力财力都集中于争夺地盘、攫取统治权,把国计民生抛到脑后。当局连续数月拖欠教育经费,教职员工发不出薪水,生活无法维持。1921年3月14日,北京国立八所专门以上学校统一行动,经各校联合协议,发表《停职宣言》,当日停止上课。
李大钊临危受命,勇于担当,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斗争精神,亲临第一线,带病带伤坚守职责,努力为广大教职员工争取正当利益。“索薪”表面上是为解决高等院校教职员工十分迫切的生活问题,而实质却是反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6月3日,八校校长、教职员以及学生代表千余人,冒雨前往新华门总统府请愿,谁知却遭到卫兵和军警武力镇压。多人重伤,上百人轻伤,李大钊昏迷在地。
北京师生的斗争,也得到了远在广东的孙中山先生的关注。孙中山不仅表示声援,还电邀八校教职员南下就职,让北京教育界深受感动和鼓舞。
斗争不能停止。6月15日,李大钊主持召开第51次八校联席会议,决定一定要把斗争进行到底。后来,经过李大钊领导八校教职员的坚决斗争,北洋政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终于被迫接受了高校教工的合理要求,与八校代表签订了复课复职协议。
从另一个角度讲,当时李大钊由于领导“索薪斗争”,成为北洋政府关注和监视的人物。因此,“去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虽然李大钊未能出席中共一大,留下了历史遗憾,但他亲自带领八校教工队伍在总统府前英勇反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光辉形象。
相关链接:
百年前的今日,党的一大开幕,这支国风水墨MV再现伟大征程|100·正青春
【参考文献】
邵维正:《李大钊、陈独秀未出席中共一大原因考》,《百年潮》2021年4月。
《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49页。
【联合出品】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记者】王聪
【图片来源】资料图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 张丽红 毕亚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