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意思是指在发生暴雨、洪涝、地震等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很容易出现各种传染病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2016年7月在官网站发布了《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提醒大家暴雨、洪涝灾后,一定要防好这几种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红眼病、血吸虫病、疟疾等。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加上炎热的天气,还会导致微生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密切接触的传染病等的增加,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
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以及寄生虫腹泻病。其他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暴雨洪灾过后如何应对?
收好这份预防攻略
关键时刻能救命!
进食篇
1.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
2.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或水产品;
3.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4.不进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瓜果要削皮吃,少吃凉拌菜,不吃或少吃熟肉凉盘食物;
饮水篇
1.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
2.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
3.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清洁篇
1.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
2.经常用清水和皂液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
3.当手被水疱、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更换婴儿尿布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后要彻底洗手。
4.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5.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药物使用方法。
【审核】王倩
【文案】谢婕
【设计】赵春燕
【资料】
1.《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中国疾控中心2016年发布
http://www.chinacdc.cn/jkzt/tfggwssj/zt/hz/mlhc/201607/t20160729_133154.html
2.《洪涝灾害灾后健康宣教核心信息(2017年版)》-中国疾控中心2018年发布
http://www.chinacdc.cn/jkzt/tfggwssj/zt/hz/mlhc/201807/t20180718_188920.html
内容整合网络,不用于商业盈利,旨在分享健康生活,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