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政观丨医保领域这项全国性“大动作”,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阅政观
+ 订阅

7月20日至21日,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培训班(下称“培训班”)在广东举行,全国医保系统150名代表前来参训,国家医疗保障局领导亲自授课。培训班低调,但规格很高,背后是一项正在全国医保系统如火如荼推进的“大动作”。

很多人调侃,中国人可谓“基建狂魔”。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正是医保领域的一场意义重大的“基建”,影响着全国13.6亿参保人。从参保缴费、医保查询、就医结算、药店买药、异地就医,到参保单位网上办事、医药企业参加药品耗材招标采购等,都将因此而受益。当前,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这一培训,显得尤为关键。

全国统一的医保业务“通用语言”

要理解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意义,得从我们国家医保发展的历史说起。

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这些制度,分别覆盖不同的人群,也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办理这些医保业务的信息系统,自然也是由不同的部门各自建设。

在建设信息系统时,需要对各项业务进行编码,比如对不同的疾病,赋予不同的编码,每一项手术操作、每个药品等,也都有各自的编码。不同的部门建设的信息系统,对同一种疾病、同一项手术操作、同一个药品的编码是不一样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然而,由于业务编码不统一,各个信息系统就像在使用不同的“方言”,不同信息系统之间无法交流,形成“信息孤岛”,苦的不仅仅是业务经办人员,更是群众。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不互认,信息系统碎片化严重,导致群众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很多业务无法网上办理或者异地办理,只能现场办理,“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一度成为老百姓的共同感受。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好比秦始皇开展“车同轨、书同文”的改革,全国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化建设,就是为了全国各地医保系统都能学会并使用同一种“通用语言”。

2019年6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开工建设;

2020年5月,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跨省异地就医子系统率先上线;

2020年10月,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主体建设顺利完成;

2020年11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在广东率先落地应用;

目前,国家医保平台已经在广东、青海、河北等19个省份58个地市落地应用。

2019年,国家医保局已制定并发布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用耗材等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初步形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全国医保“通用语言”。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公布疾病诊断代码约3.3万条,手术操作代码约1.3万条,医疗服务项目国家代码7848项,医保药品代码17万余条,耗材分类与代码5.2万余个。

这些就相当于通用语言里的“单词”。

此外,5769家医保单位、11余万名医保工作人员,46余万家定点医疗机构、350余万名医保医师、400余万名医保护士,39.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40余万名医保药师等机构和人员均已在系统内进行了赋码,其在系统内都有唯一的代码。

这就是各个医保单元在“通用语言”里独一无二的“名字”。有了唯一代码,知晓了大家的“名字”,全国医保系统交流起来才能通行无阻、畅所欲言。

采用“通用语言”带来了哪些好处?

全国各地的医保系统使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老百姓来说,能享受到哪些好处?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司长王文君对阅政观作出了解答。

首先,最明显的受益者就是异地就医人群。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户分离”人数接近4.9亿。这些人群存在庞大的跨区域就医需求。

王文君说,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让异地就医更加方便。例如异地就医办理备案,用国家医保公共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在网上就可以完成,不用再费事跑一趟医保局了。此外,全国范围内的跨省异地就医,也实现了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今年,还启动了门诊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29个省份已经率先统一实施。

另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使用。以前住院、门诊、药店买药、异地就医时,都必须要带上实体的医保卡。如果忘带卡甚至丢失,就非常麻烦。依托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国家推出了医保电子凭证。2019年11月24日,全国首张医保电子凭证在山东济南激活,标志着就医购药从“卡时代”开始走向“码时代”。

参保人无需携带实体卡,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完成信息采集、就诊、医保结算、取药、检查检验、取报告等就医全流程服务。结合医保电子凭证的移动支付功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完成结算,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截至目前,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激活量已超过7.2亿。广东省医保电子凭证已覆盖超2.7万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覆盖率在全国首屈一指。

系统的反应速度也大大加快了。目前在新的业务平台上,住院结算业务的平均响应速度约0.8秒,比原来的系统快了数倍。

实际上,无论是参保缴费、医保查询,还是就医结算、药店买药、异地就医,乃至于参保单位网上办事、医药企业参加药品耗材招标采购等,有了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都将大大改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语言”还能助力提高政府集中采购药物时的议价能力。王文君说,有了统一的药品编码,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基础信息和采购信息,集采数据准确性更高,价格更透明,企业的可比性更强,最终也是老百姓从中受益。

再比如,过去高值医用耗材编码不统一,不同耗材之间无法进行比较,同一耗材在不同地区也无法比较。随着冠脉支架等编码在不同地区逐步统一,在部分省份招采系统真正做到了“带码招采、带码入库、带码使用、带码支付”,有助于国家加强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

培训班为何选在广东举行?

作为华南地区的医疗高地,也是超大型城市,广州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其中,群众呼声最高的“痛点”,也是推进医保工作的一个难点——异地门诊医保直接结算。

要解决这个痛点难点,不但需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支撑。广东省医保局主动作为,请缨成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试点。

去年11月,广东省汕尾市在全国率先上线国家平台,为广东省其他地市的上线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7月12日,广州市正式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成为国内首个上线该平台的超大型城市。截至目前,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先后在广东省20个地市完成上线,覆盖9655万参保人、22450家定点医药机构。8月15日前,广东将全面完成上线任务,实现全覆盖。

如今,这一平台在广东日均门诊和住院结算高达80万人次,在全国上线时间最早、上线地市最多、覆盖人群最广。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指出,广东在短短10个月内完成了20个地市的上线工作,为全国各省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探索了有益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医保局要将这一培训班选在广东举办的原因。

【主笔】钟哲 李秀婷

编辑 宋杰
校对 符如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