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红色美丽乡村,就在这……

河源发布
+ 订阅

盛夏时节,走进船塘镇老围村,一个青山环绕的大村庄如一幅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交通标识清晰的沥青道路四通八达,一幢幢风格独特、外观美丽的楼房辉映相衬,一个个经过精心打造、独具红色元素的乡村振兴工程让人驻足流连、心潮澎湃……

红色基因代代赓续的老围村新貌

老围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门两旁的对联“老区人民不忘初心,围屋儿女牢记使命”在火红的太阳照耀下红光闪烁、熠熠生辉,时刻警醒后人:革命先辈们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他们用生命,铸就了红色革命的丰碑。

如今,勤劳的老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承红色革命基因,代代赓续红色精神,建设美丽家乡,摘掉了贫困“帽子”,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全力推进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先行试点创建工作,接续书写新时代的红色老围乡村振兴、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

“东团”点燃革命火种:船塘第一个党支部在老围成立

76年前的老围村是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方圆几平方公里,居住着500户2000多人,其中有1500多人集中居住在一个大围龙屋里。这个大围龙屋有四个大门,分别是南门、北门、西门、东门,四个门建有防御炮楼,围墙外还开凿有人工河。有这么坚固的防御工程,按理说这里的村民即使在乱世亦可安居乐业,但在那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狼狈为奸,催租逼债,经常来抽丁抢粮。天灾与人祸,使得民不聊生。

老围保卫战旧址

1939年4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下称“东团”)来到船塘老围村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受到群众的欢迎。“东团”来到老围村后,驻扎在村祠堂内。他们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调查访问、举办民众夜校、演戏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的阴谋,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并发掘、考察和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

1939年10月,根据革命活动的需要和上级党组织指示,“东团”在老围村建立了船塘第一个党支部,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下辖老围、赤岭、新寨、畲寮等小组。从此,老围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党支部领导群众成立了“抗日兄弟会”“抗日姐妹会”“抗日老人会”等,把广大劳动群众组织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来。后来,“东团”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而被迫撤离,老围村贫苦农民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秘密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老围村部分先进分子在党的领导下,与新寨、流洞等地革命青年组织成立龙、和、河边境人民武装工作队,配合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打击船塘的反动势力。国民党反动派见势不妙,急调军队前来镇压革命运动。老围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1947年春,船塘党组织恢复了武装斗争,老围村广大贫苦农民和进步青年踊跃从军,拿起枪杆,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1947年冬,老围村群众在中共河西工委领导下成立农民协会,废除国民党的乡、保、甲制度,打土豪劣绅、分田废债、废除旧制,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老围人民英勇团结:土枪土炮击退强敌

正当老围劳苦大众沉浸在革命胜利的喜悦中时,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集结各地反动武装,对河西解放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新生的红色政权和武装队伍。

1948年8月19日,这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天还未亮,老围村党组织得到紧急情报,敌人将分四路进犯船塘。他们立即动员群众加强戒备,做好战斗准备,并集中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分守路口,密切注视敌人的动向。

从和平礼士方向来的和平地方联防队黄尚德部,以及从上莞来的龙川县联防大队黄道仁部,分别遭到林镜秋、黄日、黄锐领导的几个部队和民兵的有力阻击。上午11时多,国民党调集来的省保安第五团官照洒营,又从三河方向朝老围村袭来。这个营有300多人,火力极强,不仅配备了一批轻、重机枪,还配备了5门火炮、数门迫击炮。

面对强敌进犯,老围村守备空虚。当时,村内100多名民兵已随主力部队赴外围作战,留守在家的,包括病号在内只有30人左右。民兵装备也十分落后,仅20多支土枪和隐蔽在左右碉楼里松树炮两门,情况万分危急!

即将来临的是殊死一战!共产党员欧阳明、欧阳兰等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边组织有战斗力的民兵、群众迎战,一边安排老弱病幼隐藏起来。还未准备就绪,保卫战的第一枪就打响了。在铜鼓山上放哨的民兵欧阳木发现,官照洒营的士兵已在船塘圩外观察地形,当即鸣枪报警。敌人听到枪声,“哒哒哒”就是一阵猛烈扫射。欧阳木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

枪声传来,在围屋里警戒的民兵、群众立即登上角楼,架好土枪、土炮,“恭候”着敌人。誓死要保卫家园的老围人,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老人们集中全村的火药制造土炮弹;妇女砸碎锅片、犁头,斩断耙链,制造枪丸弹片;小孩们也不甘示弱,手持红缨枪,集中看管反动地主……英勇的老围人决心捍卫革命成果,坚决打击来犯之敌。

中午12时许,敌军2名侦察人员,鬼鬼祟祟向民兵守卫的围屋靠近,被欧阳兰及时发现。倚着哨楼的掩体,欧阳兰随即对敌人连开几枪。狡猾的敌人“应声倒地”,躺在地上装死,之后趁他不注意,悄悄溜回去报信了。下午1时左右,在官照洒的指挥下,国民党反动军队开始大举进攻,他们集中迫击炮、60炮,对老围村进行疯狂轰炸。密集的炮弹纷纷落在围墙前的水田里、池塘中、晒谷场上,轰隆的枪炮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

在一阵狂轰乱炸后,敌步兵在火力掩护下向老围村凶猛扑来。双方力量悬殊,局势对老围人非常不利。但是,老围人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民兵与群众个个临危不惧,同仇敌忾,受伤了也不退却,始终坚守着阵地。

当敌人窜到南门前水圳的小桥头,正要形成包围圈时,忽然“轰”的一声,围内的土炮射向了敌群。接着,土枪、土炮齐鸣,通红的铁锅碎片、犁头碎片和铁丸,铺天盖地射向敌阵,纷纷打在敌人身上。敌人做梦也没想到老围人的炮火这么猛烈,顿时乱了阵脚,狼狈地跳进水圳里。他们把水圳当作临时掩体,架起机枪朝围龙屋内猛烈扫射。

老围人的两门土炮不断地轰向敌阵,民兵、群众也越战越勇。官照洒营弄不清我方实力,不敢冒险进军,只好盲目地向围内放炮,胡乱射击。几个小时后,敌人弹药消耗殆尽,却难以推进半步。眼看就要天黑了,气急败坏的敌人朝碉楼虚放了一阵枪后,趁着蒙蒙夜色,抬着伤兵窜回了船塘圩。

夜,像死了般沉寂。月亮慢慢地升了起来。苍白的月色映着弥漫的硝烟,给整个田野笼罩上了一层紧张的色彩。值守的哨兵圆睁双眼,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外面的动静,时不时以两短一长的蝈蝈叫声,传递着平安无事的信息。

不久,外出作战的民兵主力部队回来了。他们派出部分战士,前往船塘圩袭扰敌人,同时又派出一个中队的兵力,埋伏在铜鼓山上。为防备敌人反扑,回到老围的主力部队也立即组织群众赶制土炮弹,巩固围墙,垒起沙包,筑高河口陂头,提高四周水圳、稻田的水位,并在水淹路口钉上竹签、布上铁耙等利器。官照洒闻讯吓破了胆,当夜就撤出船塘,夹着尾巴窜往上莞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团结的老围人民用土枪土炮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著名的“七·一五”老围保卫战胜利,为河源革命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3年弹指一挥间。在“七·一五”老围保卫战旧址前,看着墙壁上被沧桑岁月打磨依旧可辨的弹痕,激烈的枪炮声仿佛在耳际回响、萦绕不绝……

世代传承红色基因:

升级版红色美丽乡村已显山露水

为纪念“七·一五”老围保卫战,从1949年起,老围人就将传统节日七月十四推迟一天,改在了农历七月十五。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老围人都会在这里举行庆祝活动,纪念逝去的历史,缅怀英勇的先烈。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随红色基因在革命老区传承与发展,一直流传到今天。

老围村革命纪念公园

2016年开始,老围村以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建单位为契机,在驻村对口帮扶单位倾力支持下,围绕“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质量、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农村基层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致力于打造“党味”浓郁的示范性“红色村”,盘活红色资源,释放老围发展澎湃动力。一方面注重讲好红色故事,先后编写了《红色船塘》《红色老围》《老围保卫战》和《辛亥革命先驱——欧阳俊》等系列书籍及连环画,让后人铭记英雄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萝溪书院改造、“七·一五”老围保卫战遗址修复、红色长廊打造、红色广场建设、“东团”工作旧址装饰等红色项目,擦亮“红色老围”招牌,把老围村打造成东源县三条红色教育培训践学精品路线之一。2019年底,老围村实现77户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全面退出目标,如期摘掉了贫困“帽子”。该村先后获评“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

2020年,老围村被中组部列为“全国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先行试点”之一。老围村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全力推进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先行试点创建工作,将组织振兴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和引领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整合红色文化、史料遗址、客家风情、乡村风光等优势资源,以红色资源为突破口,坚持“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红色文化、绿色发展、振兴老围”定位,致力构建“农业支撑、乡旅带动、服务延伸”的三维产业体系,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线路,使之成为示范带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村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船塘乡村旅游新名片。

老围村按照“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致力打造‘党味’突出的示范性‘红色村’,以点带面,引领全镇‘红色资源’开发”的目标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涵盖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提升、红色村组织振兴四大类36个工程项目。目前,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沥青工程、萝溪书院党史陈列室升级改造、党建主题公园、宣誓广场等一批项目在6月底前已竣工,其他工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走进老围村,红色元素与乡村振兴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一个乡村振兴的升级版“组织振兴红色美丽乡村”已显山露水,吸引了四方客人前来参观、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成为东源声名鹊起的红色网红打卡点。据统计,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老围村累计接待30多批次党组织近千名党员干部瞻仰参观红色革命遗址。目前,老围村“萝溪书院”正在申报广东省第九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源市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盛夏的太阳红火火照耀着大地,红色基因浸润的老围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勤劳勇敢的老围人民在广阔的田野上抢收抢种,收割机发出丰收的悦耳声,忙碌的身影在田间书写幸福的生活。而路旁的太阳能路灯和166棵“英雄树”静静地伫立着,像卫兵一样,守护着红色围屋的静谧与安详。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河源党史资料汇编》(第一辑)《东源县党史资料汇编(第二集)》《红色船塘》等书的相关文章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欧志科 张小龙 ■撰写:李成东 吴楚生 程定军 ■摄影:杨坚 编辑:吴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