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营收增长12.87倍,拓斯达的秘诀是什么?

南方+ 记者

2014年,拓斯达全年营收2.14亿元;到了2020年,公司全年营收27.55亿元。这6年间,拓斯达营收增长12.87倍,且每年增长率均超过40%。究竟是什么动力能让一家企业多年持续高速增长?

2021年7月21日,在全国工商联庆祝建党100周年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上,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发表《心怀理想 与祖国同成长,创新奋进 担时代新使命》的演讲。在会上,吴丰礼道出了企业迅速发展的密码:“于拓斯达而言,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群体奋斗、群体成功!”

研发生产机械手,为中国制造降本提效

2007年,吴丰礼与合作伙伴以50万资本起家,在广东东莞创立了拓斯达。2017年,拓斯达登陆创业板,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机器人骨干企业。十年间,拓斯达,每年都以超40%的增速,迅速成长壮大。

目前,拓斯达在全国设有50余家办事处,触达客户20万家,服务客户数超15000家,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009年,拓斯达的主营产品是注塑机的辅机设备,自研的新型模温机在市场上广受好评。然而,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吴丰礼发现影响客户生产的很大原因是机械手的售后问题。由于当时大部分注塑厂家使用的是进口机械手,除了价格昂贵,售后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万一设备坏了,需要维修,供应商只能从国外订购零件,耗时长,有时候甚至一等便是一个月,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属于自己的机械手呢?如果我们有国产机械手,就不用受制于人了!可是,当时的拓斯达无技术、无场地、无团队,要做机械手谈何容易。”吴丰礼说:“在此背景下,我们排除万难也要研发生产机械手。”

万事开头难。为了实现目标,吴丰礼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组建技术团队。当时,有经验的机械手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就职于外资企业,享有高薪厚禄。而彼时的拓斯达名不经传,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但吴丰礼没有放弃,不仅三顾茅庐,真诚以待,还以一句“我们一起干,做中国最好的品牌”点燃了他们内心的家国情怀。

一个、两个、三个……技术人才不断加入。一年后,拓斯达机械手研发团队终于组建完毕。又一年后,2011年,拓斯达研发出自己的控制器。这是机械手中的核心部件,可以直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大大地降低了拓斯达机械手的生产成本。拓斯达机械手的控制器成本为1000元,而当时国外控制系统的售价约1.3万元。

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为拓斯达机械手在市场上争取到巨大的竞争力。该款产品自2011年推出市场,在三年内做到了全国领先位置,并一直保持至今。如今,大部分的国内厂家都使用上了国产机械手。

进军注塑机和CNC,做“国之重器”

在工业领域,有很多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垄断,有很多产品是国外能做、但中国做不了,导致中国制造业成本高、利润薄,投资者不愿意进入制造业,优秀人才和管理者也不愿意进入制造业,造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以上这种状况能不能改变呢?如何让制造业厂家以国产价格买到进口品质的设备,从根本上解决高端设备价格高以及技术难题?最终,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几乎所有制造业公司都离不开的两大工业母机上——注塑机和CNC(数控机床),一个用来生产塑料制品,一个用来生产金属制品。

如果拓斯达能生产出注塑机和CNC设备,那才真的是做出了“国之重器”!

2019年,拓斯达通过收购一家注塑机生产厂,用自己的技术改造原有产品,成功推出全新的注塑机产品。2020年11月,拓斯达通过收购数控设备生产商,正式进军CNC行业。目前,高端五轴、石墨高速加工三轴已经成功推出市场。这标志着拓斯达成功切入注塑机、CNC领域,为拓斯达“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和CNC”的业务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拓斯达进一步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

【撰文】叶永茵

编辑 于羽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