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宜家我哋就开始呢件案件嘅调解……”(好,现在我们就开始这件案件的调解)“……please fulfill your obligations in time(请及时履行您的义务)……”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法院法官孙皓一时粤语一时英语,经过40分钟的远程视频沟通,一个国际合同纠纷隔空调解成功。
印度籍被告Sen在广州做丝绸生意。2018年6月至12月,Sen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拖欠广西河池某茧丝绸公司货款30多万美元,被对方告上法庭。
2020年5月,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法院立案后一直联系不上Sen,孙皓通过原告提供的多个手机号,逐个查找与之绑定的微信号,多次发送消息才联系上他。
得知被起诉,Sen感到十分担忧,他称自己因病回国治疗,又遇上疫情暴发无法返回中国。
孙皓在前期沟通中,发现双方均有调解意向,便不断从中调和,促使双方对争议货款金额数达成共识。
调解当天,孙皓在南沙、原告代理人在深圳、被告Sen在印度。调解中,Sen由于网络问题,一直无法登录法院的线上调解平台。对此,孙皓灵活变通,将在线调解录像与微信群调解视频相结合,记录下整个调解过程。
由于Sen可以使用粤语交谈,但看不懂中文,在微信沟通过程中只能用发送英文信息。于是,孙皓在主持调解过程中,便以粤语加英文方式与之沟通,确保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其真实意思的表达。
对此,Sen放下了所有戒备和担忧。一番沟通后,原告代理人在线签署了调解协议,Sen在视频中确认了协议内容并留下送达邮箱。
“没想到我在印度,也可以快速化解中国的纠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继续回到中国做生意。”Sen在微信中用粤语开心说道。
【记者】尚黎阳
【通讯员】王君 赵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