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大湾梦》主演梁静:为大提琴在广东音乐中赋能

南方+ 记者 徐子茗 2021-07-22 15:17

7月16日晚,广州蓓蕾剧场上演了一台精彩的情景器乐剧《扬帆大湾梦》。该剧没有一句台词,以乐声代替对白,讲述了一对夫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相识相知相守相别离的人生经历。

这台以广东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出现了一位弹奏大提琴的主角。剧中乐器大部分是民族传统乐器,因此在四个主演中,大提琴的身影显得尤其特别。

表演者是广东音乐曲艺团国家二级演奏员梁静,饰演主人公的女儿李婉婷。她介绍,剧中角色是一个善良敏感,又充满事业心的女孩。在第七场《花街》中,她怀念在抗击非典时牺牲的母亲,一曲感情充沛的演奏,把女儿隔空思念逝世母亲的哀愁以及内心的辗转反侧,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场戏《创业》,大提琴一改哀怨的风格,用快速的节奏发出坚定积极的声音,让人充满创业的斗志与激情。

有观众好奇,为什么在传统的广东音乐里,会有大提琴的存在?其实广东人素来对外来事物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仅大提琴,木琴、萨克斯以及小提琴都在广东音乐跟粤曲伴奏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洋为中用,海纳百川,是广东音乐最大的特点。

梁静坦言,2005年大学毕业进入广东音乐曲艺团时,对广东音乐的认识仅仅是儿时外婆经常哼的广东音乐小曲。大提琴在广东音乐中是伴奏乐器,而在传统的广东音乐伴奏中,由于音律的关系,很多时候都不可以用西方的和声配器来进行伴奏,更多靠有经验的即兴发挥,所以她只能跟着老师们学习传统伴奏模式,慢慢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学习,她终于能很好地为广东音乐做即兴伴奏,也得到了团里老师的认可。

完成本职工作后,她又开始思考:“为什么大提琴一个那么有表现力的乐器,在广东音乐中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伴奏呢?我要怎么才可以把它发扬光大?”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大提琴就已经成为广东音乐乐队的中坚分子了。它弥补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中低音声部的不足,更成为了广东音乐的中流砥柱。例如,著名的广东音乐《思念》里,在开头的引子就有大提琴的独奏乐句,以表现人们对周总理逝世的沉痛哀悼。

她开始尝试为大提琴在传统音乐中赋能,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如广东音乐国家非遗传承人何克宁、著名喉管演奏家陈芳毅和著名弹拨乐演奏家黄鼎世等。

著名高胡演奏家卜灿荣创作的传统硬功组合作品《百花亭闹酒》也是她获得灵感的曲目之一。《百花亭闹酒》大胆地加入大提琴,并为其写了辅助性旋律,让作品的层次更为丰富。又如优秀琵琶演奏家陈文萃创作的新广东音乐四重奏《慕春》,是一首集琵琶、柳琴、中阮和大提琴的作品。曲调清新脱俗,也让她看到大提琴与民族乐器可以很好融合。

因广东音乐的广泛包容性,梁静在乐器演奏上也大胆尝试。她曾在大学期间得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谢尔盖教授指导。她尝试着用小提琴在粤曲伴奏中担任头架,并用小提琴演奏精神音乐。

因小提琴是主奏乐器,跟伴奏的性质不一样。小提琴的张扬特性在广东音乐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一个滑音、一个揉弦,轻重拍的颠倒,都与西方音乐有很大区别。在这些尝试过程中,梁静深刻意识到要拉好广东音乐跟粤曲伴奏,必须要有坚实的技术跟深厚的理论。

在众多名家的帮助下,梁静逐渐摸索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每一次的演出,都让人耳目一新。她表示,希望未来不负众望,让广东音乐之路越走越宽,在不久的将来,能让听众有机会听到大提琴或者小提琴独奏的广东音乐。

【记者】徐子茗

【实习生】杨宁

编辑 张茵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