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涤明
有网友发视频爆料,郑州暴雨期间,郑州高铁站附近的一家酒店,原本只有200左右一晚的房间,价格竟突然上涨到两三千元。
价格秒涨10倍以上,酒店生财“有方”,道德无底线,在网上招来一片骂声,也是意料之中。酒店经营者甘愿顶着“趁火打劫、发灾难财”的坏名,也要先捞一把再说,“这价值观也是没谁了”。
郑州两百元一晚酒店涨到三千?希岸酒店致歉:加盟店违规操作
趁灾涨价,且没底线地猛涨,经营者不仅只会受到道德谴责,还应受到法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三)款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中规定,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最高处3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相信大家不会忘记,去年疫情期间很多地方都出现过类似的“趁火打劫哄抬价格”事件,结果都是“反被聪明误”,无良商家个个都被罚到“肉疼”。比如,北京丰台区一家药店,10只口罩售价850元;遭投诉后,市监部门给予其罚款300万元的顶格处罚。所以“顶格”,显然是因为趁疫打劫的行为太恶劣,对社会的伤害太大了。
再看郑州这家酒店,趁暴雨成灾、市民有家难回、无处安身之时,价格秒涨10倍以上,吃相之难看,一点都不输“10只口罩买850元”。
网友录制的视频记下了顾客与酒店工作人员交谈的一幕:后者报出“2888元一间”的价格后,再不多说一个字。经营者面对消费者的“不卑不亢”,显然是外面的暴雨给的底气;进店客人浑身湿透的惨相,也让酒店方面看到了“刚性的商机”:有能耐你们别住?这吃相,更是“没谁了”。
网友投诉后,郑州希岸酒店管理公司就高铁东站店涨价一事致歉,称系加盟店违规操作;表示免费开放该店所有客房,为受困人员提供住宿。公司方面对此事的危机公关处理,按说也算过得去,但一出事就说是“加盟店违规”“项目部干的”,然后由公司出面“唱红脸”,这种情况若成常态,难免会被质疑,是不是一种公关套路。
一场“千年一遇”的暴雨,也是一面人性的镜子,瞬间照出了真善美和假丑恶。跟被淹地铁车厢中乘客人人守望相助、被救援时“让女人和孩子先走”,跟大街上市民自发救助落水者,跟一些宾馆主动免费开放房间等真善美的情形相比,某些地产商的灾难营销、某些酒店的趁灾涨价之丑陋,远构不成社会行为主流,甚至显得不值一提。但大众记忆这个“征信记录机制”,会自动记录下善美,将丑陋者拉近“黑名单”,某些唯利是图的经营者肯定会为自己的“坏”付出代价。
暴雨之夜下榻酒店被宰的网友发微博@有关部门,控诉郑州希岸酒店高铁东站店“发灾难财”,并提供了转账记录,希望有关部门严查。而这也是公众的呼声:对“发灾难财”者,发现一个依法严查一个,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警示无良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