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 调查研究: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南方杂志

1961年,党中央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党委的领导人员,首先是第一书记,要深入基层,进行有系统的典型调查。

针对调研过程中“一般干部挂帅的多,领导干部挂帅的少;漫无边际的多,充分准备的少;浮在上面的多,深入下层的少;昂首望天的多,当小学生的少;晃晃悠悠的多,参加劳动的少;吃小食堂的多,吃大食堂的少;住招待所的多,住工人宿舍的少”等情况,毛泽东同志批示强调“派调查组下去,无论城乡,无论人多人少,都应先有训练,讲明政策、态度和方法”。

由此,1961年成为有名的“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蹲、亲、实、效”是这一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搞调查研究的共同特点。

蹲,就是蹲下去,不走马观花。比如,刘少奇同志到湖南农村进行了44天的调查;邓小平同志的顺义调查时间近月余,对京郊农村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陈云同志在小蒸公社蹲点调查,谢绝县里的生活安排,吃住在农家,一蹲就是15天。

亲,就是亲力亲为,不假手于人。只有“亲身出马”“自己做记录”,才能真正做到亲眼看、亲耳听。

实,就是作风实,不搞官僚主义。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效,就是重实效,不为调查而调查。比如,邓小平同志在顺义芦正卷村调研后提出由县政府和公社拿出一部分钱帮助打机井、修水渠,顺利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喝水难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老一辈革命家在调研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坐在办公室里既不能发现问题,更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走出去,带着问题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二要坚持群众路线。在调查研究中,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虚心向群众求教。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请群众提出意见。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既要“走马看花”,也要“下马看花”,即在摸清整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

四要坚持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善于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分析,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李卓华 夏梦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张蓓蕾


编辑 李卓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