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广州全市领取长者长寿金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021年财政共需安排超过5亿元资金用于发放长寿金,涉及全市超过83.29万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
长寿金发放资金量大、发放人数多且处于动态变化的情况,如何才能更加便民惠民?如何真正为群众办好实事?
近日,广州市财政局主动与民政部门对接,积极研究长者长寿金发放管理政策,优化流程,只要年龄一到,长者坐在家中就能领到长寿保健金。
市财政局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与民政部门对接,针对过去老年人需到社区居委会申请并反复核实的做法,研究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老年人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经老年人确认发放长寿金至个人账户,无须老年人申请和提供证件材料,让老年人不用走、不用办、不用急,只要年龄一到,坐在家中就能领到长寿保健金、力求破解制约长寿金发放便捷性的瓶颈,配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广州市长者长寿保健金发放管理办法》,促使发放长者长寿金这一普惠政策真正便民惠民,做到“应发尽发”,推动长寿金发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以往长寿金发放申请流程烦琐,要求老人多次到街道办理点当面确认,困扰行动不便、年长需要帮助老年人的情况,为全面优化长寿金发放流程,优化流程,明确发放规则,市财政配合民政部门,协调公安、人社、卫健、政数等部门形成数据对碰机制,无缝衔接签署扣款协议、建立核查机制,全力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因故多发的长寿金实现原路退回,降低发放成本,提升发放、管理效能,提升便民性、部门数据共享性,让全市60周岁以上、超过180万老年人今后均能便捷高效地得到实惠。
广州市财政局表示,顺应智慧养老的潮流趋势,将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化手段应用于长寿金发放,在预算编制阶段指导民政部门做好长寿金智慧发放资金测算,认真分析智慧发放对惠及人数、新增资金等的影响,投入1099万元大力支持市为老服务综合平台等相关信息化平台建设。
把惠民实事办实,畅通线上服务,提高资金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依申请发放”流程改为“到龄发放”,长寿金发放实现“群众不跑腿,数据多跑路”。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穗财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