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护佑人民健康付出艰苦努力,作出巨大贡献。【医心向党】专栏,聚焦我省优秀医务工作者(团队),讲述他们一心向党、砥砺奋斗,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百姓健康的感人事迹。
这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入党24年,
她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理想和信念与自己的医学事业紧密相连。
这是一位深受患者爱戴的好医生的人生轨迹。
从医30载,
她不断探索学习,提升医疗水平;
她待患者如亲人,爱岗敬业,
救死扶伤,默默奉献,大爱无疆。
她就是阳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敦荣
一、用兢兢业业诠释34载从医之路
救死扶伤,医者担当。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她是阳江地区重症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精湛,是同事眼中“女超人”;她温柔细心,待患如亲,是患者眼中的“守护神”。
“我必须有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状态,因为生命禁不起等待。”不论春秋寒暑,周敦荣的手机总是全天24时间处于待命状态。即便是面对长年累月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工作压力,周敦荣每次参与患者救治时,从来没有怨言,也从不言累。“那些垂危的生命仿若一朵在暴风雨的小花,我希望去呵护它,让它在风雨中也不会凋零。”每当有病情复杂的患者出现时,反而会激起周敦荣的无穷斗志,不停地忙碌,不停地观察病情、分析病情、查阅资料、讨论、处理,然后再观察、再分析,直到患者康复。
岗位二字几乎占据了她从业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她逐步成为阳江地区重症医学专业的技术权威。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地区疑难病例的讨论现场,出现在多家医院的抢救现场。
付出甘霖,终得硕果,30多年的从医之路上,周敦荣获得殊荣无数:阳江市首届“十佳医师”荣誉称号,新时期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宣传人,“阳江市优秀医师”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阳江市十大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危难关头的奋不顾身只为挽救生命
2013年底,禽流感流行肆虐,阳江地区相继出现几个重症病例,周敦荣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重症治疗组组长。12月18日晚,1例重症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严重肺水肿、严重低氧血症,生命危在旦夕,而省里的支援专家要第二天才能抵达,ICU内气氛十分紧张。“患者随时可能停止呼吸,我们不能等。”周敦荣守在患者旁边,细心地进行动态评估,慎重调整呼吸机参数和其他治疗方案。夜深了,窗外寒风呼呼。她好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心思全在患者身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的血氧开始上升,肺水肿有所减轻……她这才舒了口气。护士见她几个钟头滴水未进,满脸疲惫,说:“主任,您去休息一下吧,我们守着,有事就叫您。”她摇摇头:“现在正是较劲的时候,病人面临很高的气压伤危险,还是我来守。”直到凌晨4点半,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她才露出惯常的微笑。这时,她已经在病床旁守候了整整9个小时!3个月内,她带领团队成功挽救了两个危重患者的生命。
三、日以继夜的执着背后只因真情守护
作一名合格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必须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过硬的医疗水平,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如周敦荣所说:“穿上白大褂,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2020年1月23日,3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确诊)紧急送院,周敦荣几乎通宵未眠。第二天除夕,她临危受命,调任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综合病区主任。之后43天,她连续工作,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始终坚守在病区。
新冠患者中有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分住相邻病房,经常用手机沟通,以减轻挂念和恐惧。2月8日,妻子病情恶化,血氧指标跌至有创通气范围,按常规可插管上呼吸机。周敦荣和专家组讨论,认为患者无其他脏器损害,可暂不插管,但需做好随时插管的准备。次日丈夫得知妻子的情况,氧合指数急剧下降。周敦荣急而不慌,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夫妻俩进食和配合度较好,一旦插管,则会影响营养摄入,且患者在镇痛镇静状况下无法主动配合治疗,反而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双方插管影响相互的沟通,情绪必然波动不安。但不做有创通气,一旦患者死亡,则可能被认定插管不及时导致治疗延误,周敦荣首当其冲要承担责任。那几天,她内心的压力和煎熬难以言表,大家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可她十分坚定,坚持以患者生命为重,未到万不得已时,依然执行目前的治疗方案。专家组也统一了意见。同时,她要求大家更加精心守护,她自己也经常在患者床边仔细观察,监测仪数据和患者的任何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发现患者趴着时,或震动排痰、咳嗽后血氧会上升,就让患者尽量保持趴着的体态,并吩咐值班医护做好相关护理。果然,经过一个个日夜的精心治疗和照顾,没有插管的患者病情未继续恶化,而是逐渐向好。后来在国家关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指南中,看到了“俯卧位通气”的要求,大家才欣慰地发现:原来我们早于“指南”做到了这一点!禁不住由衷钦佩周敦荣一切为了患者的无私无畏和仁心仁术。
那段难忘的日子,周敦荣和团队共收治了16例新冠肺炎患者,3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重症患者4例,全部治愈出院。随着疫情趋于平稳,周敦荣又回到了重症医学科。每天上下班,看着这个她热爱的城市渐渐恢复了繁华与热闹,她的心中便一片宁静。她说:“在ICU工作,我的心情有时像过山车,病人好一些我高兴,病人救不过来我揪心。我喜欢守候在病人身边,细细观测病人的情况和检测仪的参数变化,一点点调整治疗方案,然后又看着病人一点点好起来。我很享受这种超爽的感觉,也就不觉得累了!”
2020年9月8日,周敦荣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殊荣,赴京领奖。大家都说是名至实归,她却说完全没有想到:“职业生涯中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我既兴奋激动又倍感自豪,但更多的感受是责任。”她一再说,医院的领导、同事和她共同战斗在一线,自己获得这份荣誉不是因为个人贡献有多大,而是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更是对所有一线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厚爱。
当天夜里,周敦荣从北京赶回阳江,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重症医学科。她清楚地意识到:荣誉属于过去,是终点更是起点。“作为重症专业的老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去做。”
正如重症医学科的前任主任饶惠清对周敦荣的评价那样:
“她是那样的热爱医学,那样刻苦钻研医学基础理论,改行危重医学,她又是那样执着,对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谁,都一样的尽心尽责。”
供稿:阳江市人民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