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桂堂赵艺明:父子相传广彩技艺,他传授给了5000人

南方+ 记者

兰桂堂赵艺明:父子相传广彩技艺,他传授给了5000人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广州彩瓷曾享有世界皇家彩瓷美誉,有着300多年出口历史。作为百年广彩世家兰桂堂的第四代传人,赵艺明醉心于传承与推广这一传统文化,他打破父子相传的传统,多年来义务向有兴趣学习的人教授技艺,如今他的门生已超过了5000人,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广彩的独特魅力。

坚守:传承四代的技艺化作无法割舍的热爱

广彩全称“广州织金彩瓷”,是广州独有的瓷器手工艺品。匠人在洁白的瓷器上画各种具有中国审美特色的彩色图案,不过几寸大小的瓷器就需要画上万笔,之后入炉烘烧,取出用金色再描画一道,再入炉烘烧,直至得出精美的织金彩瓷。广彩始于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末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至海外,是当时欧洲宫廷贵族非常喜爱的生活用品。

赵艺明广彩作品《珠湖生辉》

“兰桂堂是我曾祖父创立的,到现在已经有158年了。”赵艺明向记者介绍,与很多旧时小作坊一样,兰桂堂的广彩手艺也是通过父传子的形式传承,其曾祖父将广彩技艺传给祖父赵威,再由祖父传艺给父亲赵国垣,堂号便一直沿用下来,到赵艺明是第四代。妻子冯瑞华跟赵艺明因广彩相识,后亦成为广彩艺术专家,两口子坚守着祖辈的“兰桂堂”。

广彩的历史命途多舛,其传承并非易事。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对餐饮瓷具的含铅量进行严格控制,广彩出口餐饮瓷具因此受波及,大量广彩艺人迫于生计,无奈转行。

赵艺明广彩作品《盛放世界》

“当时经济不好,广彩根本没有人买。”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赵艺明实在坚持不下去,只好暂时离开了这一行业。尽管如此,但他对仍然会坚持练手,花很多空余时间制作一些小件的广彩作品赠送给亲戚朋友。

转行一段时间以后,赵艺明发现自己无法割舍对广彩的热爱,最终还是回到了传承几代的这个行业。这一回来,又是多年不懈的坚守。

传承:打破父传子传统,传艺5000人

经历了广彩的兴盛,也目睹了广彩的衰落,当2006年广彩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兰桂堂”第四代传人,赵艺明兴奋不已,使命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必须站出来,为广彩的传承与光大做些事情。”

2011年,赵艺明向相关部门申请进入校园推广广彩文化,并进入了岭南画派纪念中学向学生们讲授广彩文化,之后数年又进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荔湾区青少年宫、教育路小学、后乐园街小学、南海中学等教学场所开展广彩文化的宣传活动

为了更好地宣传广彩文化,赵艺明打破广彩制作父子相传的传统,多年来义务向有兴趣学习广彩制作的人教授技艺,如今受到过赵艺明指点和教学的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

2016年,赵艺明创立了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并在研究院开设了一个广彩师资班,招收在校的美术老师义务向他们传授广彩技艺,希望师资班能够更进一步地在校园内宣传广彩文化。如今师资班已经开设了7期,参加人数超过70人。现在,赵艺明的广彩研究所时常会有游客前来参观,赵艺明则会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广彩的历史。“好漂亮”是游客对于广彩展品最常用的形容词。

赵艺明的儿子女儿如今也在努力推广广彩艺术,成为兰桂堂第五代传承人。赵艺明的女儿赵咏如今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在越秀区少年宫向孩子们讲授广彩文化;儿子赵志健在广州塔非遗博物馆进行展演,向各地游客展示广彩的艺术。

对于广彩未来的发展,赵艺明充满了希望:“政府现在对于文化的保护做得真的很好,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如今,老一代的广彩人日渐式微,年轻一代的队伍却在不断壮大。赵艺明表示,在政府的扶持下,广彩艺术将会更加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方寸彩绘之间继续述说广州故事。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怀宇

【实习生】伍奕衡 胡咏怡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