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别样航展 珠海新机

南方日报

7月22日正式开放售票、引入国际通行仲裁方式、20个国家和地区约550家企业参展”……经历了去年的延迟后,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下称“中国航展”)定于今年9月底举办,筹备工作正循序推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本届航展的举办无疑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要严守安全线,抓牢展会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参展成员、现场观展人员减少的形势,要做好充分应对。
此前,2020年第52届范堡罗航展、2021年第54届巴黎国际航展相继取消,直至今年7月21日,第15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终于顺利开幕。9月,中国航展将紧随其后在珠海举办。
新形势下的新航展,会否开启一个全新的国际展会模式?本届航展又能否将珠海引向更加宽广的国际发展轨道?

备展

迎接航展新挑战

7月13日,珠海国际仲裁院、珠海航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引入国际通行的商事调解或商事仲裁方式,来处理展会期间的纠纷。这是本届航展再次传出筹备新动向。

当日的签约现场,珠海航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洁峰还透露了当前的备展情况。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瑞士、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约550家企业参展,包括波音、空客、罗罗、CFM、霍尼韦尔、巴航工业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以国内分公司或办事处为主体参展。

事实上,当前形势下筹备国际展会,挑战并不小。

首先面临的是国际化程度下降的问题。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看来,航展相比起普通的展会更为特殊。“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际展商可能不能亲临现场,货可以来但人来不了。”他表示,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通行的做法是,让货物、技术来参展,或是在中国的代表处、分支机构来出席。总体而言,国际化程度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也持同样观点。“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航展中,国际参展商特别是国际上顶级的飞行表演队可能无法来参加,导致航展的国际化程度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做好防疫工作,是本届航展的一大重点。刘松萍认为,今年的航展,不能一味强调规模,而是要对人流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对参观人数也会带来影响。“所以必须要提升品质,深耕品质,打造亮点。”

据主办方介绍,目前,本届航展将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现场搭建、线下会议论坛组织、就餐、购票等所有环节中,并科学合理地安排飞行表演和装备动态演示时间顺序,引导错峰用餐。此外,也会实时动态调整相应防疫措施,做好疫情防控人员的组织培训、防疫设施设备配置,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指引及要求。

多名专家建议,新形势下办航展还要注重线下与线上的融合,让无法现场参会的观众和相关人士,尽可能提升参与感。

改变

开启会展新模式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国许多展会都开启了“云展会”新模式,本届航展也不例外。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上,珠海航展有限公司透露,本届航展将首次推出“云航展”,运用智慧航展APP,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服务导航与观展参会相结合、线上360度全方位展示航展,届时观众可通过网络随时进入会议论坛现场,实时观看飞行表演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在刘松萍看来,在今年的形势下办展,尝试探索一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方式,这或将带来一些会展业的模式创新。

事实上,不止航展,当前国内的诸多知名展会,都在探索诸如“云展会”的新模式,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通了网上展厅;去年,第12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更以“云开幕”的方式开启,将逛展交易搬到线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商、参展商对这一模式的熟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应会成为未来展会的标配。”刘松萍解释,不止于疫情期间,就是在平日,线上平台也可以作为一个精准对接的重要方式。“因为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手段。”

不过,对于“云展会”的崛起,多名受访专家认为,线上展会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展会。

“线上展将是整个会展产业会展功能的有效补充,是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储祥银看来,展会不是简单的贸易,更是沉浸式、体验式的情感交流。

“还是要线上线下融合,把线上的高度和线下的温度结合起来,会展的发展才能够更加可持续。”他举例说,比如中国航展,它比一般的展览会要更加复杂。“如果用‘云展’,在我们的电视上、手机上看飞行表演,是不是觉得不够劲?”

刘松萍也认为,线上展会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展会。“两者的运营模式、起到的作用不同,应是相互促进的。”她建议,今年的中国航展,在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同时,还是要更加注重线下的展会,从品质、品牌的角度着手,创新模式、打造精品。

乘势

擦亮城市新名片

“中国航展如同一架引擎,驱动了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好比一扇窗户,向世界展示了珠海的城市形象和‘中国制造’的国家实力;更像一道桥梁,联结起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这是当代作家李鸣生报告文学《敢为天下先》一书中,对中国航展与主办城市珠海的一段描述。

自1996年创办起,中国航展历经20多年的发展,连续举办十二届,逐渐成为珠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而航展这张名片,为主办城市珠海带来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航展对珠海的影响力提升还是挺大的,在航展举办之前,很多人对珠海了解得不多,但是通过航展,珠海的社会、经济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罗秋菊表示。

会展是城市的名片,相对很多综合性展会而言,中国航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专业性较强,如果单靠展会本身,其赋能城市的影响面难以覆盖至航空航天领域之外。

“客观来讲,航展还是为珠海打响了城市名片,很多人一讲到航展,马上想到珠海。”刘松萍说,但如果要靠会展大幅拉动城市的影响力,需要有一整套的顶层设计。她举例说,比如招商引资活动、对外的城市联络和推广活动,都要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工程。

她分析,另一个原因在于,珠海的整个会展业发展还相对单薄,仅仅靠一个航展,或一两个知名的展会,很难撑起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与上海、广州不同,上海不只进博会,广州不只广交会,他们都有一系列大型的品牌展会,才会造成综合性的城市影响力。”她认为,大力发展会展业,在多个优势产业领域都有品牌展会的情况下,城市的名片才能越擦越亮。

借力航展壮大航空产业链,是珠海的另一个目标。尽管有鲲龙AG600总装下线的名片加持,有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落户,也有全省唯一的航空产业专属经济园区,但珠海的航空航天产业规模与链条,尚可再进一步。

储祥银认为,围绕航空产业链的打造,要做更多的文章,比如人才的配备、科研机构的配备是否齐全。同时,找准城市航空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做到精准发力,才能完善整个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梁涵

编辑 文秋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