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FM95.3股市广播、南财投教基地特别策划制作的“辉煌的足迹——党史中的金融记忆”系列短音频于6月28日起,工作日逢17:00及21:00在FM95.3股市广播准点放送!
岭南金融博物馆的双宝:“钱钱”和“粤粤”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第18期节目。
红色金融宣传画
钱钱:粤粤,你有没有发现,岭南金融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宣传画?
粤粤:当然有了,新中国的宣传画是传达国家方针政策,传播时代精神、社会理想与道德风尚的重要媒介,在推动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宣传意识形态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钱钱:这些“红色宣传画”,可以说都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作为一门无声的视觉艺术,它曾遍布于城市街头、工矿企业、农村房舍。红色宣传画以其特有的政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粤粤:新中国的宣传画题材十分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体育、农业、工业、国防、生活、文化等。其中经济金融类型的宣传画,直观地反映了新中国的经济金融生活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献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大力恢复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积极摸索工业经济的发展路线。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为了跟上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生产建设类宣传画被大量地创作出来,以鼓励发展生产工作。
除农业工业生产建设主题外,也有大量以金融为主题的宣传画。1953年,新中国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金融业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金融业为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大力开展人民储蓄工作、积极开展保险业务,同时多方面积聚外汇,广泛聚集建设资金,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金融类宣传画也开始大规模创作及传播,旨在为金融业工作人员加油鼓劲,同时鼓舞人民群众踊跃储蓄、购买国债,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事业当中。
金融类宣传画的题材内容主要有:鼓励储蓄、购买保险、购买国债、积聚外汇、支持人民币等。
岭南金融博物馆也收藏了一批建国初期的金融类宣传画。1956年《踊跃购买国债》宣传画,通过将人民群众购买的国债量化,展示出购买国债对国家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以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6年《踊跃购买国债》宣传画
1959年《计划开支 节约储蓄》宣传画,刻画了普通家庭生活场景,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图像的方式来鼓励储蓄。这一类宣传画还增加了月历功能,具有实用性,大大便利群众的生活。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9年《计划开支 节约储蓄》宣传画
《国家保护公民储蓄》宣传画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出版发行,通过权威公正的标语,宣传宪法保护公民财产,以此鼓励人民群众踊跃储蓄,建设国家;同时又树立了贴近群众生活的形象,以便最大限度地扩大储蓄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出版《国家保护公民储蓄》宣传画
1959年《工农业遍地开花》宣传画,以一对青年男女(分别对应工人和农民)为视觉焦点,人物画得非常饱满、细节突出,其中女青年疑为男青年拭汗的动作,极具生活气息,也照应了工农联手,投身生产建设的主题。图像四周分布新中国的农田、水利、工业建设,旨在突出攻坚工农事业的思想。宣传画报的配文也非常有特点,通过朗朗上口的打油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生动传达出国家发展工农业的政策方针。当时国家为了普及识字率,在社会推行简体字,这段历史往事也被保留在一笔一画的宣传画标语中。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9年《工农业遍地开花》宣传画
这些宣传画是新中国美术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蕴含着这一历史阶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时代审美态度。宣传画作为重要的政治宣传方式被大量地创作及张贴,其画面中不仅是所见即所得的人与物的图像,还体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多重主题内涵。
钱钱: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述了红色金融宣传画的故事。
粤粤:接下来,我们会给大家继续讲述更多党史中的金融记忆,请准时收听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