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脑胶质瘤患者关爱之家”互助交流平台成立

健康生活圈
+ 订阅

7月21日是全球第三个“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7月20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办,再鼎医药支持的“爱普新生-脑胶质瘤患者关爱之家”全国首场活动在上海举行。该患者分享会的主题为“每一秒都值得守护”。会议上,国内首个“脑胶质瘤患者关爱之家”交流互助平台正式成立,脑胶质瘤患者影像故事征集项目同步启动。

脑胶质瘤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以恶性程度划分为Ⅰ-Ⅳ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Ⅳ级脑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56%。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45000例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患者复发率100%,五年生存率4.7% ,仅为肺癌1/3,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庭都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秦智勇教授表示:“与肺癌、胃癌等高发癌肿相比,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相对较少,且治疗方式相对匮乏。同时,由于预后差、生存期短等疾病特征,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和家人通常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不足。因此,除了临床医生做好手术、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建议之外,如何帮助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及家人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也至关重要。”

为了呼吁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建立积极治疗的抗癌信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携手社会各方成立“爱普新生-脑胶质瘤患者关爱之家”互助交流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发起“每一秒都值得守护”患者影像故事征集项目。该项目由脑胶质瘤公益宣传使者、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担任拍摄,通过影像的方式为患者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传递给更多家庭。

除了该项目,下半年“爱普新生-脑胶质瘤关爱之家”还将会在全国多地举办患者交流分享会、义诊等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脑胶质瘤,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内展示的“小林漫画”曾治愈了无数人。此次会议上,脑胶质瘤人文关爱大使林帝浣先生与患者家属杭女士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一幅特殊的共创作品——《每一秒都值得守护》。谈到作画的初衷,杭女士分享道:“画画的初衷原本是为了鼓励母亲,但在和母亲共同对抗疾病的道路上,我反而被她勇敢、乐观的心态所感染。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带来正能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家庭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点滴分享,共抗病魔。”林帝浣表示:“一直以来,我都在尝试用人文艺术的力量对患者提供心灵的疗愈。这是我第一幅与患者家庭共同创作的作品,非常高兴能与杭杭合作。我们希望看到这幅作品的每一位患者都能从作品中感受到爱与力量。”

【记者】严慧芳


编辑 欧旭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