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南方+ 记者

7月21日上午,东莞市交通运输局黄江分局工作人员前往黄江社贝村,将该村围蔽停车的路障全部清除。此前,社贝村围蔽停车收费的路段部分为村道、乡道,按照有关法律,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严禁非法设卡、收费,村里的做法明显违背了法律规定。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今年6月已经要求各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涉及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设置的停车泊位、岗亭、卡口和收费等进行逐一排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整改,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围蔽管理折射出的是庞大的停车需求。对此,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于佳介绍,部门将直面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持续提升全市静态交通品质。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非法设卡、收费?罚!

近日,东莞市部分村(社区)对辖区停车区域进行了围蔽管理,引发了广泛关注。

7月20日晚间,广东省交通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的视频,被不少东莞市民转发。视频显示,东莞市黄江镇社贝村去年9月开始尝试“围村收费”,村里租户和部分村民不能理解。社贝村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围村收费”已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暗访画面显示,批复同意的部门中,包括了东莞市黄江镇交通运输分局。不过该分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涉及围蔽“乡村编制公路”,目前黄江镇的“围村收费”已暂停实施。

黄江违规收费设施被拆除

黄江违规收费设施被拆除

对此,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贾绍明表示,围蔽道路收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接下来要督促有关地市交通运输部门核查此类现象,依法行政。如果围蔽涉及交通运输部门主管的县道、乡道、村道,交通运输部门应该坚决依法处理。

7月21日一早,东莞市交通运输局黄江分局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将社贝村的设卡的路障清除。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还督促指导黄江镇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对黄江镇社贝村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设卡的情况,依法进行处罚。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农村公路条例》等相关规定,严禁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含国、省、县、乡、村道)非法设卡、收费。

黄江违规收费设施被拆除

黄江违规收费设施被拆除

在6月10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已正式通知要求各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涉及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设置的停车泊位、岗亭、卡口和收费等进行逐一排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整改。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28个镇街已制定属地村(社区)停车细则

近年来,随着东莞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推进,全市越来越多的村(社区)已经或计划进行村(社区)围蔽管理,即在村(社区)机动车出入口设置闸口、配置系统、划设车位、收停车费。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这一新做法的背后,是全市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于佳介绍,截至2021年6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350万辆。据全市停车资源普查数据统计,东莞停车泊位供给总量缺口超200万个,停车供需矛盾较大。

据调查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东莞市32个镇街下辖村(社区)共596个,已实施停车围蔽管理的村(社区)有157个,其中已实施停车收费的138个。

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20〕19号)第六点规定“强化用地供应和保障支持。鼓励城中村实施物业管理模式,加强村内停车管理。”村(社区)内部公共道路,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村民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实行村民自治。各村(社区)确需采用设卡方式加强内部管理的,可按照《关于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东府〔2019〕81号)要求组织实施。

目前,东莞有28个镇街制定了属地村(社区)的停车规范管理流程或细则。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在收费方面,部分村(社区)在权属村集体的土地上实施差别化停放服务收费,一般为户籍村(居)民经过村集体福利分红统一划拨支付停车服务费。户籍村(居)民不能享受村集体福利分红的,需自行支付停车服务费。

鉴于不是每个家庭、村(居)民都拥有车辆并使用村集体所有的停车位,为促进村(社区)集体资产合理、有效、公平使用,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实行围蔽停车收费的村(社区)对所有停放在村(社区)集体所有的公共停车位上的车辆均收取停车费,收取的款项用途可根据村民自治形式决议。

新政有赞有弹,市民认为不能“只围不管”

村(社区)是否应该通过围蔽收费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东莞不少社区实施了这一新政,居民反映不一、有赞有弹,一位社区干部一语道破本质,“如果是只收费不管理,居民肯定反对。”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以南城石鼓社区为例,为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难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石鼓从2017年起已经开始探索实施围蔽管理,同时对社区进行智能停车系统建设和运营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以推动停车管理秩序向好。

经过对片区停车资源的挖掘、改造,如今,社区原有750个公共停车位(小车),已经增设到1920个(小车)、大型货车位68个,设置在石鼓停车场(公共场),有效缓解社会临时停车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社区现在停车秩序良好,还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好环境。

交通部门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围蔽管理盘活了村内道路资源,村(社区)车辆乱停放问题得到改善,以往占据公共空间的乱停车现象少了,盘踞了多年的僵尸车也不见了。在村(社区)的规范管理下,不少居民都为停车新举措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也有一些不赞同的声音。据介绍,部分村(社区)在落实停车管理的时候,“只收不管”“只围不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没有提供良好的停车管理服务。——这也是引发目前“围村收费”矛盾的主要原因所在。此外,一些村规民约没有很好地跟居民包括外来人口进行沟通,产生了误解。

“停车管理工作面临的矛盾积累已久、诟病颇深,特别是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停车秩序体现的是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于佳认为,停车的工作需要全方位因地施策,东莞这项工作刚起步,更需要多探讨方式方法。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于佳建议,村(社区)在实施围蔽管理时,村集体需要按照自治法的要求进行表决等流程,让大家充分了解新的政策;收费管理要规范,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措施的要求进行;停车管理的服务要加强,让居民享受到良好的停车服务。

直面问题,持续推进全市停车资源整合

与其他城市相比较,“直筒子市”东莞没有县城、县级市,直接管理乡镇一级行政单位,拥有596个村(社区)。数量繁多的村(社区)如何停车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这需要不断完善停车管理办法,合理引导、强化设置。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欢迎媒体和群众反馈各种问题。不怕面对问题、不回避问题,只有经过多轮的反馈和调整,东莞的停车工作才会越来越完善。”于佳表示,将继续推进全市停车项目,提升全市静态交通品质。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停车资源普查基本完成,摸清了停车设施空间分布和停车泊位供需情况,完善了停车大数据库。同时,各园区、镇停车设施子规划工作也已经初步完成,将用于指导停车设施建设。

目前,《东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送审稿)》已报市政府审议,计划今年下半年出台。这是东莞市停车管理的顶层设计文件,通过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对部门职责分工、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停放行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定,并制定了必要的罚则,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具有操作性,完善了全市停车政策法规体系。

如今,交通部门还在积极推动各园区(镇街)将公共停车场按规范接入市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完善东莞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基础数据。截至6月30日,东莞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已接入全市135条道路、301个停车场合计约17万个停车泊位数据,并与市公安停车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累计收录全市六大片区内的2148个停车场(其中有效上传数据场地约1800个),平台日均过车数据量超150万条。

“围村收费”引发关注,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详解全市停车政策

接下来,全市将进一步推进路内停车资源统筹整合,推进政府公共停车场统一管理运营,推进共享停车场试点。部门将结合实际情况及运营平台数据分析,因地制宜制定运营管理方案;持续完善和落实停车管理服务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投诉咨询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加强收费及后台运营人员培训管理,进一步提升停车服务管理水平。

“通过完善制度和规定,对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将有更多的解决途径和办法。”于佳说。

【记者】欧雅琴




编辑 李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