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好
出行没烦恼
5月起
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
日均客流万余人次成常态化
6月
我区“鱼珠街便民服务车”项目启动
极大提升了地铁鱼珠站周边
市民群众的出行效率
7月
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
香雪站—云峰路站轨道贯通
近日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首度曝光
9条地铁途经黄埔
……
“轨道上的黄埔”
全面提速
高效交通
轨道网络四通八达
黄埔“十四五”提到
未来五年……
✍ 深入落实“公交优先”理念,构建以地铁、有轨电车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车为补充的智能低碳公共交通网络;
✍ 提高轨道交通便捷化水平。加快轨道交通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及黄埔有轨电车建设,推进地铁6号延长线、地铁23号线及白云机场联络线、广州东站联络线规划建设,提高知识城枢纽能力,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格局,打造区内大公交客运走廊。
根据最新曝光的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这些地铁将途经黄埔
▼▼▼
高速地铁3条
▷ 28号线已批
▷ 37号线、17号线规划中
地铁28号线
地铁28号线(东西快线)是直接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高速地铁,线路在广州境内里程为50.2公里,从芳村至新塘,同时西联佛山,东进东莞,线路全长107公里。
线路由西向东依次经过芳村、磨碟沙、黄埔站、石化等地,先后与22号线、18号线、37号线、17号线这四条高速地铁换乘。
另外,28号线还有延伸到惠州的支线,在广州境内里程为30公里,从新塘到广工华立学院。
地铁37号线
地铁37号线(知识城快线)在广州境内里程为85.6公里,从广州东站至良口,途经黄埔站、萝岗、知识城、佛塱村、赤草、东风等地,线路还计划延伸至韶关新丰。
地铁17号线
地铁17号线(番禺快线)由知识城至紫坭,其中知识城至萝岗段与37号线共线,在广州境内的里程为53.7公里(不含共线段)。
线路经过石化、黄埔客运港、莲花、番禺广场、沙湾镇等地,还将延伸至佛山顺德。
快速地铁6条
▷ 13号线、21号线已开通
▷ 7号线二期建设中
▷ 25号线、27号线、29号线规划中
地铁13号线
地铁13号线首期(鱼珠-新沙)已开通运营,13号线二期(朝阳-鱼珠)土建工程累计完成33%;23座车站中,2座已封顶,19座进行土建施工,其余2座进行施工前准备;23个区间中,3个区间已贯通,11个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其余进行施工前准备,鱼珠停车场和凰岗停车场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地铁21号线
地铁21号线起于员村站,自西向东贯穿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区,贯穿东部新城区域,止于增城广场站。
7月24日起,地铁21号线快车停靠站将进行优化调整,其中增加停靠天河智慧城站、神舟路站,取消停靠大观南路站 。
地铁7号线二期
地铁7号线二期起于大学城南站,终止于水西北站,线路全长22公里,均为地下线。二期全线共设深井、长洲、洪圣沙、裕丰围、大沙东、姬堂、加庄、科丰路、萝岗、水西、水西北11座车站。采用6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目前,7号线二期土建工程累计完成43%;11座车站中,1座已封顶,其余10座进行土建施工;11个区间中,9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2个进行施工前准备。姬堂停车场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地铁25号线
地铁25号线由龙溪至黄埔客运港,广州境内全长39.3公里,与5号线、13号线、28号线一样是横贯中心城区的东西向线路,计划往西延伸进入佛山,往东接驳东莞地铁1号线。
地铁27号线
地铁27号线由新和至江南,全长49.5公里,是14号线知识城支线拆解延伸而来的线路。
其中,新和至镇龙段已开通运营,目前仍为知识城支线,未来将“单飞”成为27号线,由镇龙开始往东延伸,与21号线平行,经过凤岗后南下,途经富士康产业园、新沙到达江南,预留延伸至东莞的条件。
△14号线知识城支线
地铁29号线
地铁29号线由花都广场至黄埔站,全长62.3公里。线路经过广州北站、神山工业园、朝阳、马务、下穿白云山至京溪、天河客运站、智慧城、黄埔站。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
在广州市推进
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
广深磁悬浮正式预留线路
首次曝光
湾区中心城市间中心间高铁直连规划方案中
黄埔站和知识城北站
位列其中
▼▼▼
相关规划图显示,广深高速磁悬浮预留线路将从广州东站引出,一路南下经南沙,跨过珠江口后进入深圳宝安和前海,最后直入香港西九龙。
而图中的规划国家铁路,在鱼珠片区和知识城片区均有设点,分别为黄埔站和知识城北站,未来可通过广州东站和广深磁悬浮接驳。据悉,广深磁悬浮时速约600公里,这也意味着,未来从黄埔到香港,30分钟可以抵达。
(*目前有关广深磁悬浮的表述都只是“预留线路”,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不是正式的交通规划。)
当然
街坊也可以选择去我区穗港码头
搭直升机直达港澳
友好交通
打通“最后一公里”
黄埔“十四五”提到
未来五年……
✍ 增加常规公交与地铁、有轨电车站点接驳,增开高峰快线、公交专线,设置13个路段公交专用道;
✍ 完善公交站点设置,加快49个公交首末站建设,推动港湾式公交车站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实现建成区5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100%;
✍ 着力推进10个公交综合车场建设。
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我区紧紧围绕
“四区四中心”战略布局
规划、建设、运营有轨电车
补齐区域交通短板
促进形成
“模式多样、层次分明、
等级合理、衔接有序”
的交通局面
有轨电车 >> 提速
去年12月28日,有轨电车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日均客流5300人次,单程运营时间56分钟。我区快速推动有轨电车1号线跑出“黄埔速度”,在3月全区掀起“奋战三百天、全力保畅安”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后,我区实现有轨电车1号线三次大提速,于5月起日均客流万余人次成常态化趋势,“地铁+有轨电车”接驳效应凸显,成为永和新丰、长岭居、水西片区至黄埔政文中心、香雪商务中心的轨道通勤骨干线。
列车运营时刻表 >> 上线
从便民角度出发,黄埔有轨电车开放列车运行时刻表预报功能,让市民群众一手掌握行车信息,提前做好出行时间规划。
黄埔有轨电车积极与各大地图搜索引擎公司合作,将列车运行信息纳入移动端平台。近期在高德地图上,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实现实时动态查询功能,有效提升1号线运营服务质量。
便民服务车 >> 加码
为了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今年以来我区在长岭街道、永和街道、鱼珠街道、云埔街道等7个街道新开通10条便民服务车配套线路,连接社区和有轨电车、地铁站点“最后一公里”,极大方便沿线市民通勤出行。
同时,我区在有轨电车与地铁、公交车、便民服务车换乘车站,实行“有轨电车+地铁”“有轨电车+公交车”“有轨电车+便民服务车”等联程联运“一票通”机制,制定联程出行优惠乘车票价。
智能交通
轻松出行少等待
为减少群众拥挤等待时间
保障出行安全
经现场调研和研究
结合客流潮汐特点
我区创新制定
“二次过街”交通信号灯优化方案
有效减少过轨等候区排队现象
进一步保畅安、提效率
绿灯精准打“节拍”
2020年8月,我区与百度Apollo就 “面向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项目” 达成合作,总投资达4.6亿元。
△路口智能配时可视化展示
简单来说,这套智能信控系统安有“千里眼”,能够借助路侧设备对路口交通流变化进行感知。随后,将路口交通数据传到“智慧脑”中,融入百度地图路况大数据,应用AI算法引擎,自动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
☑ 针对单点路口场景
自适应智能升级可大大减少绿灯空放情况,缩减车流的等待时间,避免了道路零车辆通行,但信号灯仍在持续放行的场景出现。
☑ 对于主干道连续多个路口场景
对于主干道连续多个路口场景,百度的智能信控方案则是能够确保,在不同的交通状态下,主车流方向均实现不停车或少停车通过沿线路口,也就是俗称的“绿波通行”。
△区域交通态势研判
△道路交通态势研判
△路口交通态势研判
由此
“眼脑并用”的智能信控系统
让区内治堵缓堵工作
取得多项成效
☑ 在效率提升方面
经统计日均优化次数达3600余次,路口车均延误下降约20%,绿灯空放浪费时间下降约21%。
☑ 在驾驶体验提升方面
开创大道、开泰大道、科学大道、科翔路、创新大道、九龙大道共6条主干道能够实施动态绿波的控制策略,让司机有效减少车辆等待红灯时间,精确踩中“绿灯节拍”。
自动态绿波策略实施以来,6条道路平均行程时间下降25%,平均遇红灯停车次数由3-4次下降为0-1次,其中开泰大道东往西方向实现一路绿灯通过12个路口。
项目开展至今
科学城、知识城项目范围内
信号自适应控制路口达32个
占比高达57%
未来将逐步实现
全域智能信控优化
△路口信号灯配时智能优化
地铁网线发达
公交接驳便利
智能算法加持
从轨道上的黄埔出发
加速驶向
更美好的未来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