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四十笺 | “四时神药”茯苓:夏季扶正气,祛暑湿,健脾胃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 订阅

三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寒凉食物,睡卧贪凉,导致暑热或寒湿风邪容易侵入人体。风寒湿邪一旦乘虚而入可随即发病成夏季感冒,或湿气入体,水湿固脾,容易引起脾胃损伤,埋下病根到“秋后算账”。

入伏四十天,养生四十笺。中医认为“夏季暑湿,最宜清补”,有助于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此时,便需认识一味常用的“四时神药”——茯苓。

茯苓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其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独特功效。

《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草求真》记载茯苓是“最为利水除湿要药”,《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而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茯苓多糖、卵磷酸、胆碱、组氨酸、多种酶及锌、硒、镁、铁等物质,可降血糖、降血脂、利尿、镇静、护肝、护心、抑制肿瘤和预防艾滋病,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健身养心等方面大有裨益。

茯苓既是一味中药材,也是一味食材。伏天适当地吃些茯苓制品,一方面能帮助身体排湿,另一方面能够健脾,促进食欲和人体的消化功能,下面就为朋友们推荐几款茯苓药膳的配方。

茯苓鱼丸

原料:鱼肉1000克(以海鱼为佳),茯苓粉50克,荸荠粉10克,盐、葱茸、姜末、黄酒各适量,笋片少许。

做法:将鱼肉剁成茸放入碗中,加入茯苓粉、荸荠粉制成鱼丸。鱼丸放入砂锅中,加热,至定型后,再加盐和笋片,煮熟,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利湿化痰,健脑增智。适用于体虚气短、倦怠乏力、小便不利、失眠多梦者。

茯苓牛骨汤

原料:牛骨250克,茯苓50克,山药100克,姜块、葱段、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骨洗净劈开,将茯苓、山药洗净。锅置火上,加水适量,放入牛骨、茯苓、山药、姜块、葱段,煮40分钟,再加入盐、味精等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利尿。适用于慢性肾炎、下肢水肿、尿少食少等症。

茯苓香菇饭

原料:茯苓10克,白米200克,香菇少许。

做法:将茯苓泡软,捣成粉状,和香菇、白米一道蒸饭食用。

功效:安神益智、补脾止泻。适宜心慌、眩晕、胃弱和神经衰弱者选用。

茯苓贝梨

原料:茯苓15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克,冰糖适量。茯苓洗净,切成小方块;川贝母洗净;梨洗净,去蒂,切成丁。将茯苓、川贝母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熟。再加入梨、蜂蜜、冰糖继续煮至梨熟,出锅即成。可吃梨、茯苓,喝汤。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咳。常吃可亦可美容颜、抗衰老,使皮肤滑润细嫩。并富有弹性。

枸杞茯苓茶

原料:茯苓10克,枸杞子5克,红茶5克。

做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加入红茶,用开水冲泡即可,如茯苓、枸杞煮沸煎水,冲泡红茶效果更佳。每日2次,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尿通淋。适用于慢性肾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

茯苓性平,可四时食用,然而也需要注意服用方法与禁忌:

一、服用方法:1、煎时宜打碎成小块,便于有效成分煎出;2、食疗宜研细末,有利吸收。

二、禁忌: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文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罗胜 

(文中图片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