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气之美叫“中国红”!张振江力作在京展出

南方+ 记者

夕阳下的海面,一座钢筋铁骨的“中国红”钻井平台镇守碧波之上。在它身侧漂浮过船舶,相比之下显得渺小非常。

近日,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张振江油画创作《重器·海洋石油981》入选“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重器·海洋石油981》成稿。

《重器·海洋石油981》成稿。

作品的主角便是“海洋石油981”,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一流水平。

在谈到创作《重器·海洋石油981》时张振江表示,多年来他对蕴含大气之美、正义之美、时代之美的艺术题材比较关注,创作了一批表现社会发展,彰显正能量的绘画作品,比如此前创作的油画“国之器”系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重器·蛟龙号》。“神圣庄严、气势磅礴的壮美可以说是我心中的艺术之光。”张振江说。

《重器·海洋石油981》草图。

《重器·海洋石油981》草图。

远洋大型船舶是相对少见的美术创作题材。张振江告诉小南,他从2014年从电视画面上看到“981”下海作业的画面时就想对这一题材进行创作了。“跟其他船只对比的时候,她显得特别高大、威猛,给人一种威武、庄严之感。我当时就想画下这个场面。”张振江说

在他看来,大型特种船舶是国之重器。“海洋石油981”的形象、造型、色彩所展现出来的气势能够展现国家的磅礴大气,蕴含着大国的精神,给人一种崇高的美感。2018年,张振江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中央美术学院创研班的课程学习,便抓住机会以“海洋石油981”作为创作内容,表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成就。

张振江为作品采风。

张振江为作品采风。

“海洋石油981”身处海况复杂的远海,相比于其他题材,如何调查取材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为了画好海面,他利用暑假从北戴河沿着海岸线开车到广州一路写生、采风,坐船到海岛附近感受复杂多变的海况,到“海洋石油981”工作的南海实地体验。

张振江不但去了“海洋石油981”的生产厂家——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还在2018年底造访了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这些考察让我感触特别深”,张振江回忆道,“‘外高桥’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那时‘981’已经不在厂家了,他们带我参观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非常精美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对创作主题的造型、气势都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采风路上。

采风路上。

如何在兼顾主体物的准确与艺术上的审美,是张振江创作中时时思考的问题。他进行了大量的绘画语言实验,最后以油画作为主要表现材料,进而拓展到油水结合,写实、意象和抽象融会贯通,涂绘、泼洒与拼贴结合的语言方式,同时以具体形象承载,使主题精神更加明确,也便于被观众读懂。

构图上,作品主要采用了平稳式的构图,把视平线压低,采用仰视的角度。宽银幕式的横构图则让主体物——“海洋石油981”处于画面前景,使得它的压迫感、威严感更加强烈。力量感较强的直线和抽象的三角形则表现钻井平台的稳定感和威武雄姿。

不断调整的草图方案。

不断调整的草图方案。

主体物的远处是中国海警船、拖轮、“远望6号”观察船、采油平台和空中的直升机,一方面与主体物形成巨大的体量差,同时它们与“海洋石油981”共同组成为国奋战的壮丽景观。

色彩上,张振江还原了“海洋石油981”本身的“中国红”,又用蓝紫色和红紫色绘制水波,表现傍晚时分“981”忙碌一天进入休息时间,处于一个安静且庄严的氛围,整个画面红紫色调,显得沉稳、深邃,洋溢着诗意。

“如何将艺术家独特的个性的绘画语言与叙事性的主题表达做到完美的契合?这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并且,我觉得自己能够把它做好。”张振江谈起创作心得时表示,美术工作者要将绘画与社会现实结合,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彰显时代气象。艺术家应结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创作方式和关注点,开放包容,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塑造中华民族自信,塑造真正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形成当下的中国文化灵魂的本质。

【记者】孙羽嘉

编辑 张茵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