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还是再来一个好?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 订阅

养一个孩子好,还是再来一个呢?

家里多个小孩拌嘴日常:

又把我手机拿去玩啦!!!(白眼)      

我姐可真小气,玩次她的手机也唠叨(白眼)

怎们又要帮忙拿东西啊……            

拿次东西怎么啦,每次都是我帮你拿!

这,是他自己弄疼了才哭的,怎么又怪我啊……

就怪你,这让你把东西放在这里的。

对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

自私?孤僻?自我中心?

人们认为独生子女受到祖父辈的共同关注,是家庭的重点培养对象。 

他们受到来自父母,与祖辈共同的关爱,

而这些爱往往走向“溺爱”这个方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私、孤僻、不合群、爱发脾气等成为了独生子女的代名词。

对独生子女片面的认知,也就导致一部分人对其持有否定态度。如:

有文章列出结婚对象是独生子女的后果 :

要忍受他的坏脾气;

他家里人都帮着他说话;

以后要一个人负责家里老人的养老……

二胎政策开放,有家长基于上述对独生子女的误解,果断选择了再要一个小孩。

家长们总会谈论到:家里有个弟弟、妹妹,大宝会变得不一样的。他会照顾弟弟妹妹,会想着要跟弟弟妹妹分享,会带着一起玩耍、学习;他也有个人能够多跟他说话……

然而现有研究显示,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如:

强迫、焦虑、抑郁等,甚至还会出现一种常见的“同胞竞争效应”。

“同胞竞争效应”通常指随着弟妹出生,

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

表现为嫉妒婴儿、出现模仿婴儿的举动等社会性退缩行为,

增加与父母的对立冲突、产生生焦虑痛苦的情绪等。

具体表现为:

①“争宠“,嫉妒心增强,伴有委屈埋怨。

他们认为父母偏袒二宝,做决定以二宝为中心;

不就事论事,而是因年龄被告诫,

“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这种种情形都会让大宝变得敏感多疑,

嫉妒心也在无形中逐渐增强。

比如出门吃饭之前约定去吃火锅,

但因为二宝不愿意,最终去了一家湘菜馆。

然而当大宝对吃什么东西有意见时,父母经常忽视。

②大宝性情变得焦躁,行为明显反常。

在二宝出生后,

家人将注意力转移到幼小的二宝身上,

这让原本处于家庭中心地位的大宝感到失落,

出现反常的行为以引起家人们的注意。

在避免出现“同胞竞争效应”时,

父母应注意避免比较和忽视大宝,

不能让大宝无原则地谦让二宝。

父母要重视大宝的感受和心理活动,

可以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的过程,

使其有一定的“成就感”,

而不是让大宝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其实,同胞竞争效应的出现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避免。

而且,无论是养一个小孩还是多个小孩,

最关键的方法还是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儿童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来控制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儿童过于溺爱,让儿童随心所欲,对儿童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3.平等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儿童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儿童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尊重儿童,给儿童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儿童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研究也发现,在这种民主、尊重的教养方式下,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显著偏低。这种平等型的教育方式正是家长们需要努力去学习并且努力做到的。不管是独生还是非独生,只要教育方式得当,孩子们都可以健康的成长。最终选择结果的好坏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长采取得当的方法,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一个孩子或多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您觉得是养一个好,还是再来一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