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江门市江海区江翠社区“法治阳光伴我成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公益夏令营正式开班,20多名社区孩子将在为期11天的夏令营里学习法治知识、体验科学实验、手工制作、舞台剧、模拟法庭审判等。小小夏令营,将成为孩子们开心过暑假的美好记忆。
江翠社区暑期夏令营开班。受访者供图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成为今年暑期托管服务的热点话题,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与讨论。
在江门,类似于江翠社区公益夏令营的项目并不少见。这些由文明办、团委、工会、社区等支持开展的“暑期夏令营”“乡村学校少年宫”,同样带有托管服务性质,部分非公企业工会还会联合第三方托管机构开设公益性质的爱心暑托班。这些公益暑期托管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暑期学生“看护难”的问题。
但长期以来,公益性暑期托管班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许多托管班的名额一经推出,即被“秒抢”,大量家长和学生不得不转向市场机构,进而推高了家庭教育成本。随着教育部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如何尽快提升公益性暑期托管班的服务供给能力,成为江门必须破解的难题。
连日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经费、师资与运营是目前暑期托管服务机构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多个机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希望地方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指导性政策,支持开展公益性托管服务。
学校之内▶▶
8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乡镇一级全覆盖
“我们荷塘纱龙的舞步分为好几种,比如小跑步、大跨跳、弓箭步,同学们注意要认真看、认真学习啊……”7月12日,江门中小学生进入暑假时间,蓬江区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如期开班,提供了500多个学位,特色课程之一龙舞班迎来一批新学员。
乡村学校少年宫开班10年来,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以本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的传承与发展为思路,探索开设了纱龙制作班和龙舞班,同时在手工、绘画等课程中融入纱龙文化,培养孩子从小成为继承者。
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了“纱龙制作”特色课程。黄烨倩 摄
篁湾中心小学副校长吴金定介绍,为开好龙舞班和纱龙制作班,往年,学校特别邀请了本村篁湾纱龙协会资深理事成员李振图担任指导老师,同时成立了纱龙工作室,策划了一年一度的“纱龙节”,希望能够打造成为本校特色招牌。
另一厢,在开平市达德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粤剧民歌”正成为特色招牌。校长关尔轶介绍,每逢寒暑假,“开平民歌班”“粤剧班”“二十四节令鼓班”等特色课程都会如期开课,由开平市文化馆指派专业教师进校,做好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希望能够在体育、艺术这些传统素质教育课程之外,在课程设计上融入更多地方自然、人文素材内容,为孩子们提供机会接触侨乡文化,了解身边的风土人情。”关尔轶说。
自2011年由江门市文明办、江门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中小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模式进行,如今已经形成了“一镇一名宫,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
除了上述特色课程,还有新会区会城伦文钜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了红木工艺特色课程,聘请资深红木专家教会学生红木雕刻的艺术;鹤山市古劳镇龙溪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了咏春拳课程,让学生自幼学会扎马步、习拳法;恩平市冯如纪念中学乡村少年宫开设航模课,让学生体验制造航模飞机的乐趣……乡村学校少年项目发展成为系统性的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成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建设。
截至目前,江门市已建立起8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其中有23所得到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实现了乡镇一级全覆盖。
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的龙舞班内学生们正在练习舞纱龙。黄烨倩 摄
学校之外▶▶
购买服务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
今年暑假,孩子“虫虫”到托管班里去,家长张伟清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无人看护。据了解,为减轻职工假期照料子女的压力,恩平市广东百卓鞋业工会出资与第三方托管机构合作,开设公益暑期托管班,为厂区职工20多名孩子提供专业辅导、托管服务。
上述工会相关负责人袁晓玲表示,与托管机构开办专属托管班,一是提高安全保障,二是减轻职工子女托管的经济压力。托管班收费只需850元/月,像张伟清这样的员工只需交350元,余下的由工会承担。
记者从江门市总工会了解到,针对职工子女“看护难”的问题,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市总工会今年启动开展“非公企业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项目,鼓励非公企业工会开办职工子女托管班,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各市(区)不少于1个。广东百卓鞋业工会便获得了恩平市总工会1万元的资助。
《通知》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
为发挥“娘家人”角色,江海区总工会同样选择采购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投入近20万元,联合区青少年宫、区青年活动中心、礼乐文体中心、晨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开办暑期夏令营,为职工子女提供近500个免费或优惠学位。例如,区青少年宫的暑期夏令营设有学科知识辅导、舞蹈、乐器、体育、棋艺、美术、书法共七大类兴趣班课程;区晨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开设了“爱·融入”主题夏令营。
江海区总工会投入近20万,采购第三方服务,开办暑期夏令营与暑期托管服务。图为托管班(受访者供图)
江海区总工会投入近20万,采购第三方服务,开办暑期夏令营与暑期托管服务。图为夏令营(受访者供图)
“所谓术业有专攻,区总工会通过服务采购,联合专业机构利用已有优质场所开展托管服务,能够高效地提高托管班的质量。期间,专业的人员可以从师资、场所、内容多样性等方面来保障暑期夏令营或暑托服务的顺利开展。”江海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邓智锋表示。
江翠社区党委书记陈凤鸣也有相似的看法。自2016年探索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以后,江翠社区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再也不用烦恼师资短缺、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了。“社区可以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经费或政策支持,社工机构则可以帮助我们对接更多社会资源,如义工资源,两者可谓强强联合。”陈凤鸣补充。
破除瓶颈▶▶
期待相关指导性政策尽快出台
记者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公益暑期托管班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瓶颈问题。以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为例,今年暑假该校的特色课程“纱龙制作班”无法继续开班,原因是指导老师李振图因病住院,校内跟班教师亦因家庭原因而缺席课堂。
“由于荷塘纱龙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繁琐,村里能够完整地制作一条纱龙的老师傅寥寥无几,愿意到学校指导学生的更是难寻。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开设师资培训班,探索建立系统化的课堂教学。”吴金定焦虑道。
达德小学也面临着特色课程师资紧缺问题。关尔轶表示,“开平民歌班”的教师主要来自校外的开平市文化馆,迫切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进而得以在师资培训方面,建立起本校专业人才。
《通知》指出,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
吴金定表示,开办至今,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探索建立起多样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但限于资金补贴瓶颈,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场地、设备老旧,亟须修缮或更新优化。“尽管市、区文明办想了好多办法,但下拨的资金毕竟有限。我们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每年有5万元的拨款,勉强维持基本活动经费和40多个场室的场地修缮、水电费、教学仪器添置等,但想多开展一些活动就比较困难了。”另外,吴金定表示,因为义教补贴不多,比较难请到校外知名手艺人或体艺专业老师来上课。
对此,关尔轶表示,期望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完善暑期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制定相关收费标准,提供指导意见,“每年我们的少年宫学位都是供不应求的,如果上级部门能够加大财政支持,同时,家长支付一部分费用,便可以有更多孩子享受暑期托管服务。”
学校之外,《通知》提出地方教育部门可积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记者了解到,受限于场地空间,江翠社区每年仅能提供约20个暑期夏令营名额,每次都会被“秒杀”。“若有政策支持社区与辖区内的学校合作开展托管服务,或寒暑假期间由社区接管学校的课室资源、图书馆资源、运动场资源等,我们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与专业社工合作,孩子假期‘看护难’的难题或能解决。”陈凤鸣建议。
【记者】黄烨倩
【通讯员】吴圣平 戴慧娜 邓智锋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