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深圳二手房市场的消息接连不断:新一轮二手住宅成交参考价将发布;二手房交易系统将于8月上线。
而在近日,则是关于二手房交易流程调整的消息在互联网流传。从流出内容来看,其中强调二手房交易,需先通过购房资格审查、才能操作网签。
网传文件截图。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此项新规相当于给购房资格审查打了补丁,让二手房市场更加规范。
进一步规范二手房交易市场
多家中介机构日前证实,自2021年7月15日后网签的二手房(含住宅,下同)流程有调整:
1、购房资格审查由深圳市不动产权登记中心,转移至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接;
2、所有成交的二手房买卖,需通过购房资格审查后,才能生成政府系统的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即网签;
3、网签合同内容可以修改,修改后仍旧要公积金那边审核确认,然后重新生成网签合同时间;一套房产不能多家中介机构同时录入。
此外,最规定还明确:在新规之前,查封状态的房子中介公司可以网签,7月16日执行新规则之后查封状态的房子无法申请网签。
与此同时,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披露,根据深圳市机构改革安排,我市房屋交易资格的审核确认、房屋转让合同和抵押合同的网签备案管理等房屋交易管理职能,将调整至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购房资格、贷款政策上,包括对购房资格认定的时间点,银行贷款比例数、利率等,都是参照房产交易的网签合同时间。
其补充:从深圳此前发布的楼市新政执行情况来看,在执行认定通常以房产的网签时间为准,即在某个时间点前已网签的交易不受新政影响。不过,也有一定时效规定网签后多久必须走完流程,例如“715新政”就约定2020年12月31日前必须完成过户才能按旧政策标准(在12月31日前未完成过户的即使网签了也按新政策来界定),后又出补丁时间推迟到1月31日。
购房资格和贷款政策(更多的是贷款政策上)
新规前操作“好处”多
上述业内表示,新规之前,1套房源可以在不同中介平台重复办理网签,且网签合同可随时修改买方信息,这并不影响网签合同签订时间;由于网签本身易操作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深圳二手房市场。
该业内指出,2020年“715新政”以前的政策,只要录入网签合同了,中介公司的按揭员可随意修改,并不影响这套房子的网签时间,如果修改了合同会有一个录入时间、一个修改时间,网签时间认定以录入时间点为准。“也就是说中介人员可以网签房子后,在找买家”。
所以,在过去,只要有政策变化的风声,很多中介就会提前网签部份房源,锁定这些房产的网签时间,等待确认买家后,再修改网签合同上买方资料,从而规避新政影响。
图为2019年1月2日更换买家后,仍然可以按2017年3月16日政策过户的案例。
其表示,该操作成功的原因是,新政执行以房源网签时间为准,之前的交易不受新政影响。不过,“715新政”修补了这个漏洞,在同时修改“买家姓名和身份证号”即更换新的买家后,网签合同将重新生成。
此外,二手房交易先网签后审购房资格的另一个好处则是“先买后卖”。该业内举例:深圳目前单身限购1套住宅,但由于网签前不审查购房资格,可先买入1套住宅操作至网签,再将手上现有住宅出售,从而实现“先买后卖”的无缝对接,确保手上始终持有房产,避免了突发出台新政的影响。
该业内透露,甚至,在没有购房资格的情况之下,购房者可以将其他流程前置。因为在“715新政”之前,只要是深户就有购房资格,那个时候很多购房者一边着手办理深户,一边购房,同步进行。
代网签公司被点名
不过,中介公司对网签要求真实交易, 也因此孕育了另一个产业——代网签公司。前述业内表示,一般是被列入黑名单的中介人员、自媒体大v等去找这些代签公司。当然,当政策变动时(提前会有风声)也会有个别正规则中介去找他们网签,提供的房源操作网签,费用为60-80元不等。
实际上,这一情况此前已被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披露。
2020年房地产经纪机构经营数据异常情况显示,深圳市房贷通置业代理服务有限公司,门店数0间,实名从业人员34人,2020年全年二手房网签单量5753份;深圳市丽丽房地产经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门店数0间,实名从业人员5人,二手房网签单量4784份。
以深圳市丽丽房地产经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例,折算可见,其2020年人均签单量957套房,平均每天销售3套二手房。
对此,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指出,由于这些中介公司二手房网签单量,与门店数量、中介人数不配配,存在经营数据异常情况。如使用此类机构网签,或存在合同签约方与实际服务方不一致的风险,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不过,此次新规颁布实施后,对于上述操作将有一定程度的封堵。
来源: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
以深圳市丽丽房地产经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例,折算可见,其2020年人均签单量957套房,平均每天销售3套二手房。
对此,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指出,由于这些中介公司二手房网签单量,与门店数量、中介人数不配配,存在经营数据异常情况。如使用此类机构网签,或存在合同签约方与实际服务方不一致的风险,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不过,此次新规颁布实施后,对于上述操作将有一定程度的封堵。
【撰文】冯少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