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惠州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惠州农业农村
+ 订阅

近日召开的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通报了惠州市乡村振兴有关情况。惠州市近期出台的多个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在会上亮相。

据介绍,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狠抓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省“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45.6亿元,农业增加值221.1亿元,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25元。

博罗柏塘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4万多亩,茶园是该镇的美丽乡村风景。

到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5月底,惠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惠州市“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惠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阔步发展的新阶段。会议公开并解读说明了惠州市多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文件。

会议介绍,惠州市出台的《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三农”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

根据省关于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工作部署,惠州市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2021-2022年)。会议介绍,该指导意见明确了“九大攻坚”行动牵头部门,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巩固拓展惠州市“三年取得重大进展”成果,确保到2022年全市乡村振兴“五年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据悉,“九大攻坚”分别是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供水保障、村内道路建设、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渔港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

驻镇帮镇扶村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

会议介绍,到2020年,全市46个省定贫困村及15188户355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在2020年扶贫开发总考核中惠州市综合测评得分排名全省第2;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惠州市综合评价等次分别为“好”和“优秀”。

脱贫出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会议介绍,根据中央、省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惠州市起草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共5大部分24项,包括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全面推进惠黔协作、强化保障措施等重点工作;明确到2025年,惠州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逐步完善,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出台《惠州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会议对主要帮扶方式作出说明。据介绍,按照省统一安排,惠州市49个先行示范镇有帮扶任务,原脱贫攻坚及扶贫“双到”省市级帮扶村所在乡镇,综合考虑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旅游、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带等因素,确定20个乡镇由市直单位组团结对帮扶;剩余29个镇(街),由县区结合实际,参照市的做法自行组团帮扶全覆盖。按省要求,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结对帮扶,每个镇均安排2个以上驻惠有关单位、市属国有企业作为帮扶成员单位,每个镇均安排1名农业科技特派员、2~3名“三支一扶”人员等。

建成一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会议介绍,惠州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产业园,省级认定专业镇13个、专业村63个;全市共有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定;柏塘山茶等1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6个“粤字号”农业品牌在省级备案入库,有效构建惠州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为深入推进惠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惠州市印发了《惠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2021-2023年)》。《工作方案》围绕“镇-村-组”区域整合、“点-线-面”功能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线索,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闲宜商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示范镇。

会议强调,《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农产品多元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打造“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让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到2023年,建成一批经济活跃、产业特色明显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树立可复制、可借鉴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

打响“风韵岭南·醉美惠州”乡村旅游品牌

会议介绍,至2020年,全市行政村干净整洁率达到80%,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以及“厕所革命”成效显著,扭转了村庄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惠州市将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深度融合上聚焦发力,发展独具岭东乡村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等生态型旅游项目。

为推进惠州市乡村旅游高水平发展,惠州市印发了《惠州市推进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方案》提出以示范带创建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突出“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结合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四小园”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美丽农村路建设、美丽圩镇建设等,串点成线、连线连片,高标准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记者获悉,《方案》共五个部分,立足惠州资源禀赋,突出示范引领,形成具有惠州特色、岭南风韵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方案》提出,2021年,全市打造13条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到2023年,全市要打造30条左右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争创3~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提升5个乡村旅游集聚区、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100个“惠州人家”精品民宿,力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千万人次,打响“风韵岭南·醉美惠州”乡村旅游品牌。

来源:文明惠州

编辑:杨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