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工作委员会: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

南方日报

近日,湘桥区太平街道中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来验收,验收成功后将投入使用。这座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古城区葡萄巷内,前身是一幢两层楼高的老屋,如今已焕然一新,白色的外墙上镶嵌着“中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个红字,鲜艳耀眼。

“站在‘新太平’新起点上,太平街道将继续用好党建引擎,以点带面复原古城肌理,从线到片创新社会治理,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绘制同心构筑红色太平、文化太平、善治太平的壮丽画卷。”太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平说。日前,中共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工作委员会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地处潮州古城核心区的太平街道,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以点带面复原古城肌理

7月17日,太平街道和包联单位一起发动驻委干部、交警、派出所、城管队员、家宝公司工作人员及志愿者80多人,分为三个小组在辖区悦园、西荣路开展创卫整治行动。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是太平街道党工委在守护古城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城区的景观提升和建设上,太平街道还结合街巷改造项目的契机,对有活化利用价值的古厝类型,则分阶段进行改造提升。

太平街道将慢居客栈等茶馆客栈打造为居民议事厅,党员、群众等在此共商街道发展事宜。

太平街道将慢居客栈等茶馆客栈打造为居民议事厅,党员、群众等在此共商街道发展事宜。

如今,除了葡萄巷的老屋升级打造为中山路党群服务中心,在古城区多处均可看见老厝被活化利用的痕迹。家伙巷32号的老宅,已“变身”为茶舍;义井巷4号的老厝,也“复活”为古式饮品店。

同时,结合区域内红色资源,太平街道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需求,通过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理论政策宣讲场所,如湘桥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柯柏年故居(上西平路刘察巷15号)。

党建引领下,一个有故事、有烟火气、有文化气息的潮州古城区正在焕发新颜。古城更新亟须党建人才。于是,太平街道从思想教育入手,依托党校、“家门口的讲堂”“书记论坛”等平台,发挥先进党员典型力量,推行“青年说”,教育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发挥老党员的传帮扶作用,带领培养新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基层建设。

同时,太平街道注重加强街区业态引导,多向引进文化产业,鼓励具有潮韵特色的文化产业进驻社区,目前辖区共有各级“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师8名进驻,现有党(总)支部78个,党员2592人,为推进古城建设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储备。

从线到片创新社会治理

“我们经常来这里开会议事,灶巷在装修,我们群众也非常高兴,经常来这里参与,为了古城的美观,我们感觉要出点力。”太平街道义兴社区居民代表林娜最近在太平街道义兴社区居民议事厅关于灶巷微更新项目建议上说道。

太平街道利用名人故居、茶馆客栈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主客共享社区。

太平街道利用名人故居、茶馆客栈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主客共享社区。

近年来,太平街道利用辖区客栈、茶舍、体验馆等打造原住民和游客主客共享型社区,将基层自治延伸到各小巷茶舍、客栈,设立居民议事厅,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建立。目前街道设立了5个居民议事厅,20个议事点,34名巷长,82个网格员,110个志愿者,他们在化解群众矛盾中显现出强大功能,至今已调解了矛盾纠纷61宗,调解率达到100%。结合地处牌坊街商圈这一中心,太平街道打造了多个社会治理新平台,全面激活基层自治活力。

一方面,太平街道打造党建+志愿者模式,在辖区内设置了24个街区服务活动点;另一方面,兴建党建服务中心,延长基层治理触角。在即将投用的中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辖区中的党员、群众可享受教育培训、文体娱乐、旅游指引、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目前太平街道管辖下共有19个党群服务中心,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此外,太平街道还多方提供平台,让更多的老年人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年过花甲的甲第巷巷长周钦松去年更是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撰文】陈树洁 吴嘉薇

编辑 范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