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在福建福州举行。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阐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各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协商与合作,共同做好海丝的保护,开展主题研究,探讨跨国联合申遗策略,共同把全人类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晓明以《传承海丝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题,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部分的保护研究工作进程,以广州为牵头城市的海丝城市联盟近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介绍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相关研究情况。他表示,广州将坚决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构想,把握发展机遇,继续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与各海丝沿线地区强化合作,推动海丝跨国联合申遗,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和平、共享、交流、互利的美好愿景。
广州海丝申遗时间轴
◎2007-2017年申遗有关情况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广州市已开始着手编制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材料。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公布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海路部分为泉州、宁波两地,广州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2007年,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广州海丝申遗产的决定。2007年4月起,广州市委宣传部统筹,市文化局组织广州文博专业人员开始收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料(包括考古遗存、地面史迹、历史文献),汇编成《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考古遗存、地面史迹、文献辑要全三卷),于2008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广州海丝申遗的申请。
2009年广州编写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议书》,初选20处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4月底,国家文物局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广州与北海、漳州、泉州、福州、宁波、南京、扬州、蓬莱共同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8月,市文广新局在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11月,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要求,广州市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编制《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规划纲要》,并于2012年3月,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联合申遗文本和《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纲要》上报国家文物局。
2012年10月,国家文物局将广州、泉州、宁波等9城市的海上丝绸(中国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怀圣寺与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明清码头遗址6处史迹点入选,标志着广州海丝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广州南海神庙
2013年1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成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
2014年3月,市政府召开广州海丝申遗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申报工作动员会,吹响了广州海丝申遗的号角。9月,受广州市文广新局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所,共同启动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点南越文王墓、怀圣寺光塔的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015年10月底,广州市文广新局在局信息网开通“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题网页,进一步加强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宣传。1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对6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的数字化保护工作。12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规定》(送审稿)。《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保护规定》于201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6年3月2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传达了国务院海丝申遗协调会议精神,明确由泉州牵头,联合广州、南京、宁波等四个城市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作为我国2018年世界遗产申报推荐项目。
2016年5月11日,广州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方案》,对海丝申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6年5月18日,广州与泉州、南京、宁波共同签订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关于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的联合协定》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中国城市联盟章程》。8月29日,申遗联盟城市扩大到8个城市,重新签署了扩大后的申遗城市联盟章程和联合协定。
2016年,广州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南海神庙及古码头遗址、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光孝寺6处史迹点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完成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完成6处史迹点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展示和环境整治方案,形成了11个项目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2017年申遗工作发生变化
2016年底,世界遗产中心向我国海丝申遗项目提出了“目前国际上在世界遗产的语境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尚无共识”的意见,委婉表示了对我国率先开展海丝申遗工作的不同看法。2017年1月,世界遗产中心官员与我驻前方代表团会谈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
2017年1月23日,国务院领导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确定2018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调整为“古泉州(刺桐)史迹”。
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9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物部门负责人,广州、南京、宁波、福州、江门、阳江、北海、漳州、莆田、丽水等市政府领导和文物部门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全体与会代表一致推举广州为海丝申遗牵头城市。会议要求,广州作为牵头城市要尽快成立联合申遗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兄弟省市、专业技术团队的合作,推进后续工作。
2017年9月2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按照动态的、开放的原则,组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设立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办公室,按照联盟章程,协同开展联合申遗的相关工作。
2018年1月,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广州牵头组织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预备会议,对《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及申遗城市联盟办公室工作规程进行了讨论,并征求了各申遗城市的意见,为正式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做了一系列前期沟通和准备工作。
◎2017-2020年牵头海丝申遗
自2017年4月国家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确定广州为海丝申遗牵头城市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广州作为牵头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显现,带头示范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各城市的普遍认可,也使各联盟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此外在海丝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持续推动了整体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
截至目前,广州会同南京、宁波、上海、澳门等26个城市组成海丝申遗城市联盟。2019年5月,在南京召开海丝联席会议,出台实施《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研究制定配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联盟城市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结合广州实际,拟定《2020年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就召开2020年联盟联席会议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院以及宁波方面进行多次沟通。
2019年,广州配合海丝申遗项目组拟定中国63处海丝史迹遗产点和关联点初步预备名单,新增补遗产点基本涵盖海丝联盟城市共39处,其中包括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3处史迹点。
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情况
海上丝绸之路(下称“海丝”)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大文化举措。2018年4月,由广州市、宁波市、南京市共同发起,广州、宁波、南京、漳州、莆田、江门、丽水、阳江、扬州、福州、蓬莱、北海、黄骅、汕头、三亚、湛江、潮州、南通、连云港、苏州、淄博、东营、威海等城市携手成立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下称“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并制订和签署章程,以全面加强海丝保护和申遗城市间的协调与合作,进一步规范海丝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监测管理、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等工作,实现海丝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持续发展,并推动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盟办公室设在广州。
2019年5月13日,2019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澳门、长沙加入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沙市代表在与会城市联盟成员代表的共同见证下,签署海丝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章程,加入联盟。截至2019年5月,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增至26个城市,进一步壮大了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队伍。
【记者】黄堃媛
【通讯员】粤文旅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