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镇故事① | 很高兴遇见你,廊田镇

南方农村报

编者按: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怀揣理想,深入基层,为乡亲谋福祉;

他们肩扛重任,扎根镇村,助推乡村振兴;

他们满腔热血,施展本领,奏响时代强音。

他们牢记使命,于阡陌之上,阔步向前,成为南粤大地上的帮扶先锋和驻镇强军。

他们,便是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为记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故事,展现驻镇干部和队员风采,树立优秀典型,凝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经验做法,以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南方农村报)联合推出“我的驻镇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讲述人:

邵卓 韶关乐昌市廊田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兼廊田镇委副书记,来自广东省农科院

目前入驻廊田镇的其他四名工作队成员:

赖华亮 徐江:来自广东省农科院

王劲生 陈焕然:来自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021年7月16日  周五  晴

前几天,南方农村报的记者联系我,问我是不是到韶关驻镇了,能不能聊一聊驻镇感受或相关故事。我很惊讶,他们这么敏锐,这么快速,就找到了我们的驻镇信息。毕竟,他们联系我的时候,是我们刚来驻镇的第5天。

“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渴望”

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渴望,这是我们刚来到廊田镇最深刻的感受7月5日,我和团队在广东省农科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韶关乐昌市廊田镇报到,正式开启为期3年的驻镇生涯。

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我带着一份赤诚,也有一丝彷徨。毕竟,这一次跟以往的扶村不同,驻镇是广东省的创新之举,很多工作还要摸着石头过河。而我们,对所在镇还很陌生,仅有的一些认知也是出发前通过网上了解到的。

记得6月份,我看到了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文件。为响应号召,我主动请缨,并通过了院里的筛选来到这里,挑起了工作队队长的大梁,兼任廊田镇镇委副书记。

按照要求,驻镇廊田,与我同行的最终会有两个驻村书记、一个农行金融助理,以及科技特派员、共青团“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者。

这样一个特别的团队,正是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标配”。

在去廊田镇之前,我对此次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有点担心,但我的愁云乱绪在见到廊田镇镇村干部和村民们的那一刻起就烟消云散了。

我们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廊田镇的镇村干部和村民们的热情和期待,他们都打心眼里欢迎我们。看到他们充满干劲的模样, 我们的满腔热忱也将会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挥洒。 

“三天时间,我们走了七条村”

7月6日,我们团队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工作。对我们来说,实地调研才是实打实的重点。

7月6日-8日这3天,我们走访了7条村,包括廊田镇的岩前村、早禾田村、王屋村、寨头村、平富村、马屋村、白平村。

我们要真正走到田野里去,走到村民中去。

这里要再说下,驻镇的第二天,我们就遇上了先前东莞市和省审计厅派遣的驻村工作人员。

我们与村支部书记、省统计局扶贫队员等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各村具体情况及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与东莞驻村工作队进行经验交流。

是巧合,也是惊喜,我们交谈甚欢,不仅无缝交接了廊田镇的帮扶工作,更是碰撞出了诸多新思路。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廊田镇原来就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民风习俗,农民渴望新技术,群众渴望新生活,镇干部卯足劲也想更进一步,整个廊田镇都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村民们迫切希望我们能够助力他们改变廊田镇的面貌。

我们也将尝试从机制上、理念上、行动上为村民们带来一些新思路,大家一起努力把整个镇域的经济搞上来,这也是每一个驻镇人的初心和动力。

三年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简短。我们要扎根在这里,把廊田镇当成我们的家。

借鉴以往驻村帮扶的经验,我们将一起努力,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引入资金带活镇域经济、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乡村振兴。

我们相信,在领导们的支持下,在廊田镇村民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汗水灌溉农田,智慧带动经济,廊田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记者】喻淑琴

【实习生】傅杨清 林晴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小贴士: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南方农村报)“我的驻镇故事",正在火热征稿中。如果你也是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那快把你的故事(含文字、图片或视频)分享给我们吧!

投稿邮箱:wdzzgs888@126.com(“我的驻镇故事”首字母+888)

想要了解更多驻镇帮镇扶村的故事,可以来电:15011724769 ,18898606366 ,13101346533(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

也可以加入“我的驻镇故事”群,详情请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 郑玉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