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化州融媒体中心
+ 订阅

7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化州市的化州橘红(又名:化橘红)作为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的产品之一,这是今年广东省唯一获得总局批准进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建设。

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建设标准之一“优先选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传承历史文化技艺并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地理标志”。目前,化州市发展种植化橘红面积已达10万多亩。全市已发展千亩以上的化橘红种植基地10个,率先把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改造成为现代化橘红产业园区,有加工化橘红产品大小企业65家,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2020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亿元。

党的十九大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提出“大力推动中医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培育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工信消费函[2019]1691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省市联手在全省现有园区内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示范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称赞“化橘红产业化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0年5月,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检查茂名化州时要求“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做强道地中药材。”国家、省出台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化橘红作为中医药的“新宠”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正因如此,时任茂名市委常委、化州市委书记徐晓霞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要用守正创新的精神,把好化橘红产品质量源头关,做大做强化橘红产业,让化橘红振兴化州、造福全球”。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化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化橘红产业作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具体行动。化橘红产业发展目前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第一,化橘红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第二,从产业发展看,化州是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年产鲜果5万多吨,化橘红全产业链总产值有望超90亿元,带动30万农民增收致富;第三,从产业平台看,以化橘红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的冷链、物流、信息体系不断完善,为化橘红集散、流通、交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第四,从产品研发看,化橘红产品系列涵括药品、饮料、饮片、保健、香料、工艺品等多个领域,约占国内市场份额九成,已获得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国家保护处方3项;第五,从产品品牌看,化州市创建了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化橘红”“化州橘红”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了“橘星”“橘利”“橘品”等一批响当当的名优品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第六,从市场前景看,在国内,广州、中山、珠海、北京、上海等地设有实体化橘红专卖店,销售化橘红的网店有200多家,化橘红在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化橘红品牌(北京)MR发布会暨化橘红高质量发展活动上,徐晓霞表示,化橘红是化州独特的资源,要把它发扬光大,就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农业技术擦亮化橘红这个“金饭碗”,我们要深入地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将化橘红产业链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让它的源头可溯,从种苗、种植、加工、销售、储存、流通等环节都可控,给世界供给优质的化橘红产品。“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化橘红,感受到化橘红珍贵的价值”,这成为徐晓霞的心愿。

来源:化州市农业农村局、化州市市场监管局、化州市科工商务局


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9年化州获授“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

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6年化橘红被列为“广东省岭南中药材首批立法保护品种”。

2019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项目;同年,化橘红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百强榜”。

2020年化橘红列入“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试行第七版)》推荐处方用药。

2021年化州市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