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山海情,携手同成长——记2021年南庄醒群小学和中心小学数学科组市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佛山禅城南庄镇醒群小学
+ 订阅

养正教育    和美校园

和乐从正    润美班级

云端山海情,携手同成长

疫情挡不住教研的脚步,7月13日上午,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醒群小学的市级 “非线性” 数学教学课题开题报告会在会议室举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采取了线上腾讯会议云方式。本次活动由中心小学和醒群小学联合举办,有幸特邀到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伍挚老师、南庄镇教研员郑建能副校长和南庄镇溶洲小学方军成副校长三位名师作为本次活动的评议专家,两校的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课题立项证书)

首先,会议由中心小学科组长吴萍萍老师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标志着课题的正式启动。紧接着进行课例展示,在线上播放由中心小学高才淋老师在举行开题报告会之前已录制好“非线性”教学课堂《三角形的内角和》。高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预习导航---导学反馈---归纳积累---布置作业的“非线性”小组合作模式开展。

(蔡秀丽老师作开题报告)   

(曹英华老师作开题报告)

然后主持人作开题汇报,分别由中心小学的蔡秀利老师作题为《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研究》,醒群小学的曹英华老师作《小学数学“非线性”理念下的积分制评价策略的研究》的汇报,两人详细阐明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教研室伍挚老师)

(方军成副校长)   

(郑建能副校长)

在观看课例和听取汇报后,三位评议专家进行了精准的点评和指导:

优点

1、该课题选题立足于学校实际,立题开展醒群小学的积分制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拟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渗入非线性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是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上,根据“非线性”教学确定评价内容,形成评价量化表,使用积分制评价方式形成适用于学校的积分制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有助于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最关键环节――评价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符合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总要求,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通过适用于“非线性”教学的评价量化表使“非线性”教学的评价内容可视化、具体化,促进“非线性”课堂高效的生成。通过积分制评价体系使“非线性”教学的评价方式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根据“非线性”教学理念,细化评价内容,生成“非线性”课堂评价量化表,并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积分制评价体系。促使“非线性”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评价量化表和积分制评价体系,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课题以行动研法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推进,也有助于服务学校教学改革实践。建议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及时、酌情补充、联合相关研究方法,保证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

5、课题研究计划比较全面。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研究过程设计。建议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争取学校教研部门的支持,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中。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根据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非线性评价策略”的综合资源,对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课堂评价表、制度方案、论文等,可增加评价案例、评价反馈与反思,甚至值得推广的模式、评价标准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改进意见

课题组应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建立比较方便的课题群与公众号,定期交流研究心得,梳理提炼成果,及时对研究过程性材料、佐证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课题组成员)

感谢三位专家的专业指引,课题的成功立项是对两校数学科组教科研工作的挑战,此次课题研究之行才刚刚起步,一个个堡垒需要我们去突破,一个个难关需要我们去克服。让我们两校蓄力启航,开拓进取,携手山海情,教研同成长,在研究中收获更多多干货,累累硕果!

撰稿:曹英华

审核:陈松青

张思东

编辑整理:陈宇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