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海信视像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1年7月1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向激励对象授予2021年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以2021年7月15日为授予日,向222名激励对象授予2151.3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8.295元人民币/股,股票价值1.78亿元。
截至当日收盘,海信视像下跌3.65%,现股价为14.8元,市值为193.8亿元。
此前,6月29日,海信视像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通过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拟授予限制性股票2170.8万股,占海信视像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66%。股票的价格为8.57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26人(有2名激励对象已离职,2名激励对象职务调整失去资格,后被调整为222名),资金总额为7.08亿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芝涛获激励股票份额最高,占本次授予总数5.81%(125万股),公司董事会秘书刘莎莎次之,获授予总数的0.56%(12万股),财务负责人李佳获授10万股,为本次授予总数的0.46%。其他219名核心骨干员工则获授共计2004.3万股,占授予总数的93.1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芝涛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家传统家电企业纷纷推出员工股份激励政策。在今年6月,格力电器、TCL科技、老板电器、海尔智家、海信视像等5家家电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涉及金额总计超过53亿元。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南都记者,其实家电行业如美的、海尔、华帝、海信、老板电器等早就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这是因为家电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对而言,家电行业人才待遇较低,工资涨幅也较低。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人才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挖走了。”
家电行业分析师洪仕斌表示,这个方案(股权激励方案)会成为主流。以前家电企业会比较保守,没有大面积股权激励的逻辑。而互联网科技企业如华为、OPPO、vivo等早已经有这个趋势,随着家电企业跨界越来越多,如果要留下那些人才也需要与时俱进,推出更大力度的激励方案。“毕竟只有好的收益,才能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家。”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