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街道《一百个红色故事》⑮:罗雅婷——榜样引领 青春筑梦

南方+

开栏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用好辖区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开拓奋进、建功立业、勇立潮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由福田区沙头街道党工委主办,泰然天安科技园区联合党委协办,华声全媒体网络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承办的《一百个红色故事》专题专栏节目,通过访谈100名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爱国爱党人士,挖掘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现党员精神本色和宝贵品质,弘扬红色精神,让广大党员群众感知红色魅力,献礼建党百年华诞。该活动也是沙头街道今年两新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

从业13年,她把社区居民当自家人,以心换心,凝聚社区民心;怀着真心、暖心、爱心把社区服务力争做到最好。在她身上,看到了社工这个岗位的平凡和伟大。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入党初心和使命,以一言一行彰显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本色。她就是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罗雅婷。

举家之力 同心抗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20年春节,在抗击疫情最关键时刻,罗雅婷和丈夫身为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只有向前,没有退缩,只有担当,没有逃避,以无所畏惧的精神气魄和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同心抗疫,奋战在抗疫一线。

罗雅婷的丈夫是一名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选择主动挺身而出,向组织申请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健康驿站工作。一方面负责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另一方面负责关注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对于丈夫的决定,罗雅婷直言特别能理解他,“从刚刚认识,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

没想到与此同时,自己也接到上级通知,即刻被抽调到沙头街道天安社区参与一线防控工作。他们家,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

“起初我们是很为难的,因为我们夫妻两都要在前线参与抗疫,小孩在家就无人看管。丈夫建议我向单位申请不去参加支援一线的工作,但我觉得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不站在前面,那谁站在前面呢?”所以,她并没有听从丈夫的建议,而是依旧选择坚守在抗疫最前沿。

罗雅婷还记得有一次在健康驿站门前偶遇了身穿防护服的丈夫,两人一个站在里面,一个站在外面。只匆匆对视了一眼,便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那段时间,她在泰然天安社区,主要负责社区人员排查登记,挨家挨户派发防疫物资,上门消杀等工作。特别是年后,为了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罗雅婷和同事对园区7000多家企业全部进行了走访,亲自上户检查防疫安全以及宣导复工复产政策指引。

为民服务不停歇

深圳社工队伍成立于2007年,主要在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及儿童,残障康复,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戒毒,社区矫正,企业等多个领域深入开展工作。

罗雅婷是深圳较早的一批社工,大学选专业时误打误撞选择了服从调剂,被分配到社会工作专业。2008年毕业后,开始在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当一名残障社工。直到2015年成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区社工,一直到现在。

据罗雅婷介绍,社工其实是一个专业的助人的职业。现阶段,她所在的天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整个天安社区的居民服务的策划,通过调研需求,制定年度服务主题和服务计划,再以项目形式推动活动的开展。

天安社区是一个集高新科技产业、工业、服务业和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多,暂住人员多,青年人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

针对这一特点,天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确立了四大角色定位——青年员工的温馨家园,社区党建的辐射之园、青年创业的孵化器、弘扬正能量的磁力场。通过优质的公益项目和企业资源进行联动互通,确保为辖区居民和企业职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打造青年的联盟。

最让罗雅婷骄傲的,莫过于“青春有你,白领恋爱学院”项目,这是天安社区的特色项目之一,获评深圳市百强社工项目。罗雅婷为该项目主要参与人员之一。

该活动主要是以虚拟校园为背景展开,课程主要包括恋爱课堂、恋爱实践两方面内容。以此吸引园区内单身男女青年参与其中。恋爱课堂主要通过婚恋技巧等知识性课程,帮助单身男女改善和异性相处的问题;恋爱实践主要是为其提供相亲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以致用”。

据罗雅婷介绍:“‘恋爱学院’已开展三年,每年都能促成100多对情侣,不少已成功组建家庭。同时因为自己是妇联在天安社区的婚恋调解员,所以还会为已经成功组建的家庭提供让人满意的情感咨询‘售后服务’。”

虽然,社会工作对于罗雅婷来说极具魅力和成就感,但目前国内大环境下,社工普遍面临着薪酬低、职业认同低、人员流动大等一系列困境。即使如此,罗雅婷依旧对社工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她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社工也能享有和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同等的职业地位。

“这一天一定会实现,我也会在这个行业一直走下去,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正是许许多多如罗雅婷一样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把居民群众的“鸡毛蒜皮”当作“头等大事”;把家家户户的喜乐悲欢印在脑海、留在心头。他们是城乡社区的“守门员”,是小巷里弄的“看护者”,更是一方百姓的贴心人。这些看似最平凡的社区工作者,用坚守和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答卷。

【撰文】叶淑萍 许心仪

编辑 谢昊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