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仙涌探路“三化”管理,千年花乡基层治理再创新

南方+ 记者

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一项顺德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微创新”,正在陈村镇仙涌村试点推行。这背后,是佛山市顺德区在推动区网格化平台和镇街网格化指挥中心建设后,进一步将资源下沉至村(社区)带来的基层治理的“大变革”。

快速响应

80后网格员介入矛盾调处

梁锦聪,一名“80后”社区网格员,工作日里,他一半时间在办公室整理出租屋档案、为新市民办理居住证,另一半时间在户外巡查。他所负责是仙涌村中心区的北兴南北网格,这是仙涌村民集中居住片区,本外市民混居。即便是仙涌村本地人、且已有10年工作经历,但巡查过程中,梁锦聪还是要谨记耐心、细致。

近期,他在仙涌市场外开展巡查登记时,接到了村监控指挥调度室发来的指令。原来,在附近的刚字路口,一起因摩托车碰撞引发的口角正在升级。获悉指令后,梁锦聪不到2分钟内,就赶到该路口。

陈村镇仙涌村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室已投入使用。

陈村镇仙涌村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室已投入使用。

到达现场,发挥网格员接地气的优势,梁锦聪很快认出两位事主,一位是在附近物流公司上班的租客,一位则是老土著,两人因为车速太快引发了碰撞。在治安员赶到协助处置同时,梁锦聪及时好言相劝,正在气头上的两位事主随后各让一步,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被快速化解。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陈村镇在仙涌村试点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平台的目标。

陈村镇综治办党支部委员何兆强介绍,试点工作纳入陈村镇今年重点突破任务专项监督范围内,在镇财政下拨400万元“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后,以“两个阵地、三支队伍、五项制度、六个场室”为建设标准打造。其中,两个阵地是指视频监控系统矩阵及法治教育宣传阵地;三支队伍,是指治安员、网格员和公共法律服务人员;五项制度则是指基层党组织领导制度、民主议事协商制度、治安联防与网格员队伍联合教育培训制度;六个场室则指监控指挥调度室、治安联防及网格队伍办公室及备勤室、民主议事协商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进一步提升了仙涌基层治理的“硬实力”。

硬件提升同时,软件也在升级。在仙涌村党委领导下,“网格员+治安员+视频监控”的警网双融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已形成,一场基层治理“微创新”带来的效能变革得以充分释放。

“三化”管理

警网双融模式带来精细化服务

仙涌村党委副书记冯培根介绍,全村因地制宜划分8个网格、配备9名网格员,另还有一支20名治安员的队伍,在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警网双融模式驱动下,这两支队伍的工作效能被持续激发,随之而来的精细化服务也得以实现。

仙涌村因地制宜划分8个网格、配备9名网格员。

信息化支撑的最大动力,正是来自村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系统的快速通达。目前,仙涌已完成村公共安全视频建设联网工作,在村内设置188支视频监控枪,实现主要村道出入口、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群体监控全覆盖,通过增强科技合围力度,推动视频监控从事后倒查向事前防范、应急调度转变,日常工作中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

“今年5月,一位老人家在经过仙涌小学门口时,因为中暑而突然晕厥,我们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异常后,立即安排附近网格员前往处置。”仙涌村网格长彭敏玲说。

如何让“格中有人”更具象?仙涌也做了突破,即在村内的市场、街巷主要公共场所和每个网格区域内的醒目位置,仙涌村党委还张贴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员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等。“我们配备的手机都配备定位功能,工作日巡查到哪,网格系统能迅速定位。”

结合日常巡查工作,网格员利用社区服务QQ群、微信群,与社区内的热心市民、志愿者、党员紧密联系。而作为网格互补力量,治安联防队员在负责公共区域巡查、治安防控工作业务时,可将发现的问题隐患转交网格员录入网格化信息平台,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警务类警情与非警务类警情双向派单、联勤联动、闭环处置。

冯培根介绍,整合网格内各类资源后,“网格员+治安员+党员志愿者”这支队伍更便于开展警民共建、重点走访、消防安全检查、矛盾调解、法治教育、志愿服务、居民协商议事等民心实事,把服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到网格内,真正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已投入使用的民主议事协商室、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硬件也在发挥作用,进一步推进居民预约办事、情况(受理)反馈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工作措施有效落地。

多点开花

仙涌建设经验获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仙涌的网格员日常走访发现村内明渠、污水直排等情况较为突出,污水管道网络建设议题成为议事协商会议焦点。于是,村党委、村委会将此定为专题研究项目,通过“书记立办”等项目快速处理解决。

仙涌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使社会治安更稳定、邻里关系更和谐、服务质量更显成效,其建设经验也正被陈村镇其他村居借鉴推广。

总面积达50.7平方公里的陈村镇,随着广佛同城加速、村级工业园改造、轨道交通等多方利好,常住人口已超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7万人,新市民11.9万人。以仙涌村“两个阵地、三支队伍、五项制度、六个场室”建设标准参考,陈村镇将7个行政村、8个社区和一个镇级工业园区,细分为治理网格112个、配备网格员140人,设置现代化办公设备体系,推动“三化管理”下的警网双融社会治理新模式多点开花。

网格员信息在仙涌村内主要市场、街巷公示,方便群众及时联系。

“网格员发现的问题会录入到网格化信息平台中,经由后台系统归类后,还会及时生成月度、季度的数据报告,这些报告会成为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决策参考。网格员与治安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网格化管理由原来的‘以线为主’优化为‘以格为主、警网结合、分工协作’的新局面。” 何兆强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也在日益形成。

记者了解到,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陈村除了努力让基层网格员由“一人一职”变“个人多能”、由“坐等群众”变“主动服务”转变外,网格员、治安员、党员志愿者还结合“双报到”工作,定期听取群众关于社区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加强民主协商,基层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激发。

千年花乡的一项基层治理“微创新”,正为顺德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写好村改“后半篇”文章“添砖加瓦”。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欧阳少伟

编辑 熊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