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智能化推动“零碳”出行|“碳”路新机

南方产业智库
+ 订阅

编者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多个领域推进新能源替代、优化产业结构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因此,南方日报、南方+推出“碳”路新机系列报道的首个组团——《碳·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深调研》,聚焦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从智能网联、新能源等维度探寻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句“我想开空调”,空调便会自动打开;随口说句“有点冷”,就会被精准捕捉,车内温度便自动升高,升至舒适的用车环境……

这样的场景在小鹏G3i中不断出现,只要说上这么一句,便可以和G3i连续对话,还可以灵活定义语音指令,这也是小鹏G3i引以为傲的全语音车载系统。

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体现了小鹏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决心。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所说,小鹏汽车要成为“智能汽车赛道的领先者”。

如何在新一轮竞速中先发制人?在小鹏汽车看来,将从深度自研、完善产业链体系,加速释放产能等方面前进,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达成碳达峰、碳中和,以强势的姿态面对未来挑战与机遇。

强研发打造可持续发展路径

7月9日,小鹏G3i正式宣布上市,G3i不仅搭载XPILOT自动驾驶辅助和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同步升级了车载娱乐芯片,在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

 “持续进化的智能”,是G3i为自己打出的标签。为何小鹏汽车能逐渐完善产品体系,在智能化领域不断进化?其背后的秘诀来自“强研发”。

在小鹏总部办公室内,研发人员正在就OTA优化升级激烈讨论,在海量数据反馈基础上,如何优化自动驾驶和车内智能功能。而他们的讨论也达到了效果——今年,小鹏已经通过自研算法配合车辆自有感知实现OTA。目前小鹏汽车研发人员占比非常高,整体占比达到38%左右,其中自动驾驶领域6.2%,软件开发21.5%,正向着深度自研迈进。

仅在研发领域,小鹏汽车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一季度的开支便分别达到了10.51亿元、20.7亿元、17.25亿元及5.35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入89.2%、29.5%及18.1%。

“去年,小鹏汽车在整个研发上投入达17亿人民币左右,而今年的研发投入差不多要翻倍。”小鹏汽车副董事长、总裁顾宏地表示,研发已经成为小鹏汽车的发展战略,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电动和汽车研发的投入在相当长时间是最高的。

记者发现,截至5月份,小鹏汽车通过OTA已累计为G3及P7用户推送了23次重大版本更新,新增功能134项,优化功能2326项,车辆OTA累计升级次数超过38万次。

何小鹏表示,随着时间发展,强研发会形成巨大核聚变效应。这意味着,智能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过大力前期开发,真正以技术占领市场,才能创造长期价值,实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

小鹏新能源和小鹏汽车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超50%。王振宇 摄

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体量

在广东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区焊装车间内,记者看到,210台ABB焊装机器人不停挥舞手臂,抓取、定位、安装、点焊,一气呵成,一辆辆小鹏P7成型,并送往组装车间完成组装。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拥有3个自有工厂,分别在广东肇庆、广州和湖北武汉。从设计产能10万辆,到扩产15万—20万辆之间的实际产能,3家工厂实际产能最高峰值可能达到近50万辆,小鹏汽车产能布局逐渐扩张,也将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体量。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体量越来越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突破点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成为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力量。

根据小鹏汽车目标,到2025年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要达到10%以上。这意味着,按照现有市场发展速度,5年后小鹏汽车产销要达到40万辆的规模水平。

而小鹏汽车加速产能释放,也在向目标规模慢慢靠拢。今年6月,小鹏汽车交付量达6565辆,环比大增15%,同比增长高达617%。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其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达到30738辆,是去年同期的5.6倍。

“我对2025年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目标比较高,认为全国会到35%,超一线城市可能达到60%左右。”何小鹏表示,而作为一个头部企业,小鹏汽车2025年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至少以10%作为起点,尤其在一些细分市场,要做到远远大于10%。

全球化无法避开碳排放

7月7日,在广州天河小鹏汽车总部,一场特殊的“敲钟”仪式在此举行,短短8个月,小鹏汽车正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为“9868”,发行价为每股165港元,再度募集约20亿美元,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囤积“粮草”。

事实上,赴港上市让小鹏汽车继续加速向外扩张的步伐。从去年12月开始,小鹏汽车正式进军欧洲挪威市场,开始了小规模的国际化尝试。“小鹏汽车将几百辆G3卖到了挪威,我们认为欧洲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机会,因为我们看到欧洲现在在渗透率方面用户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包括北欧市场对外来国际品牌的接受程度,都适合中国的厂商包括小鹏汽车这种智能电动汽车去竞争。”何小鹏说。

对于碳中和的重视,也是小鹏汽车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当一家车企想把你的车卖到全球,你碰到这个问题会更早一点。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个问题的一些挑战。”何小鹏表示。这也意味着,想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碳排放已经是绕不开的话题。

而如何能符合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开拓全球化市场的新难点。对此,何小鹏提出一个关键词,“全球视野”。“中国的厂商今天开始真正从全球视野来考虑,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符合全球的政策、法规、安全等各项标准,这是第一步要做好的事情。第二步就是要建立全球的品牌和渠道体系。”他说,“如果这两个今天不去做,我觉得会相当大的程度有可能错失这样一个机会,因为在电动汽车甚至在智能电动汽车,全球厂商都在努力的过程中了,时间非常紧迫。”

这恰恰证实了何小鹏的设想,当下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已经非常紧迫。除了小鹏,蔚来近日也开始将首批换电站和超充桩等设备正式运往挪威,预计9月份挪威用户就能使用到这些补能设施。

1

◎“碳”路者说——对话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

南方日报:我国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小鹏汽车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计划如何?

何小鹏:我觉得碳中和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未来几年的关注度会更高。我们现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未来会花很大力气,把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的体系要做得更好,这方面我们目前正在努力。

南方日报: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用电要求较高,小鹏汽车是否有一些应对的措施?

何小鹏:我国用电的波峰和波谷差异非常大。在波谷的时候没有人用电,而波峰只有在局部场景下是不够用的,我反而认为智能化可以帮助电动汽车做很多事情。举一个例子,车在晚上能不能应该更多地补电?因为晚上大部分是波谷。目前,我们在超充站上面已经做很多的思考,关于将来是否能把电力波峰波谷拉平的全新思考。这一条线我们认为将来会是一个挑战,我们也正在提前做技术储备。

7月16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7月16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相关报道链接

一块小饼干背后的绿色秘密|“碳”路新机

点击对话企业家进入专题

【记者】拱千舒 

【策划】陈韩晖 程鹏 赵兵辉 郭小戈

【统筹】郭小戈 赵兵辉 彭颖 马华

【海报/栏头】吴颖岚 谭唯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