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丨粉丝“倒奶”、疯抢5000元门票,青少年追星需引导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 订阅

在流量明星粉丝经济的时代,“粉丝”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新群体,青少年更是当中的主力,为了支持偶像不惜“氪金”,把零用钱都用来投入到追星中。

近期,一段粉丝为“打投”而雇人倒奶的事件引起全网关注;某流量男星现身广州,离场后黄牛仍在叫卖5000元“门票”……

不少家长都认为“饭圈文化”需要整顿,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

青少年追星消费力惊人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群体按照属性分类为唯粉、CP粉、黑粉;

按照追星方式分类为事业粉、颜粉、散粉、路人粉;

按照粉丝身份分类为女友粉、妈粉、姐姐粉等,但不能忽略的是,还有大量的青少年粉。

青少年粉在“氪金”过程中,消费力惊人!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布追星专项调查数据,该调查通过问卷网进行,有1616名14-35岁青少年参与,其中90后占32.0%、95后占32.1%、85后占11.8%、00后占24.1%。

广州中小学生追星相对理性

记者集中对广州中小学生家庭作出随机调查,共有52个小学、初中、高中家庭参与,小学1-3年级占28.85%,小学4-6年级占51.92%,初中生占11.54%,高中生占7.69%,其中19.23%广州中小学生有追星行为。

在有追星行为的青少年中,70%青少年的偶像来自娱乐圈,这些娱乐圈明星主要来自国内团体或流量男星由此可见,广州中小学生追星相对理性。

家长

引导追星孩子吸收正面能量

“女儿曾经很迷迪丽热巴、蔡徐坤,他们青春靓丽,孩子喜欢他们也属正常。”

荔湾区小学高年级学生楚晞妈妈和记者分享女儿一年多前的追星经历,她认为孩子当时年纪还小,追热巴主要是从众心理,身边玩得熟的同学都喜欢,她也成了粉丝。

“当时追过热巴的综艺,把头像换成了热巴,不过没有影响到学习,我也没有阻止或支持,不打击她心目中的偶像,而是挖掘偶像正能量的东西给她,鼓励她学习热巴勤奋读书,考上上海戏剧学院。”

疫情后,楚晞的偶像不再是娱乐圈明星,而是钟南山爷爷。

“看到钟南山爷爷抗疫救人的事迹后,女儿非常感动非常崇拜,这种‘追星’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我很支持孩子以院士、科学家为榜样,学习科学精神,有社会责任感。”

同时,楚晞妈妈也认为不能一刀切阻止孩子追星,而是引导孩子去吸收利于他们成长的养分,学习积极的一面。

心理专家

盲目追星可能是榜样力量的缺失

据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科心理医生、儿童游戏治疗师陈泽珊介绍,青少年热衷追星,受从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如不加以引导,孩子可能会追随某些娱乐圈明星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毒、婚外情、炫富等,因此家庭正面引导十分重要。

陈泽珊表示,青春期正是孩子们自我认同感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我,对自我形象的摒弃,常常会感到内心压抑。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很多时候是通过接触社会、人群,从中探索而实现的。

追星是其中一个实现途径,从明星的身上不断地刷新遭到自我摒弃的因素,不断地塑造自我,以缓解“自我认同危机”。

作为父母,要支持孩子,协助他们实现自我的探索和了解,而不能一味地阻止。

因此,陈医生建议,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偶像,了解孩子喜欢该偶像的原因,“往往这些明星有吸引孩子的一面,可能是同病相怜,也可能是满足了孩子某方面的心理需求,家长要通过沟通充分了解并尊重,再加以引导。”

缺少榜样的力量,也是青少年追星的重要原因。“如果有一个榜样,孩子就会追随,努力成为榜样一样有贡献的人,而没有心思去追星。”

陈医生表示,在幼儿时期,父母、照顾者是孩子最早的榜样,通过早期亲密亲子关系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把父母作为参照的榜样来效仿。

如果亲子关系在幼儿时期并不密切,家长则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协助其树立优秀的榜样,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回馈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