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援黔教师罗杏萍:“希望自己是一支称职的‘蜡烛’”

广州增城发布
+ 订阅

“这是我待在中路中学的最后几天,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回来。”

——增城援黔教师罗杏萍

金海湖新区是广州增城区的协作帮扶地区之一,2016年以来,两地在资金投入、消费扶贫、产业扶贫、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对接合作,2017年至今,广州增城区共选派20名教师到金海湖新区进行挂职帮扶,来自广州增城区第二中学的罗杏萍,是众多到新区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教师之一。

初到 / 承若要全力以赴

“我踏上金海湖新区的土地不是第一次。”罗杏萍说,2019年11月,广州增城区与金海湖新区两地联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罗杏萍曾到中路中学开展讲座。这次活动,让罗杏萍看到了中路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那时,罗杏萍暗地里做了一个决定,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贵州毕节支教。

中路中学是金海湖新区的一所乡镇中学,坐落于绿树环绕的居民楼中。2020年,广州增城区与金海湖新区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如火如荼进行。同年6月,罗杏萍主动请缨,跨越千里,毅然踏上金海湖新区的土地。

罗杏萍:这里比想象的好,既然来了,我就会全力以赴。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罗杏萍谈起中路中学的工作环境

眼神里满是决心与笃定

在中路中学,罗杏萍一边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一边负责九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常忙到深夜才休息,甚至没有时间跟上小学的女儿打电话、开视频。在支教的一年里,罗杏萍为中路中学老师、学生开展班主任管理、教学教研、学法指导等各类培训18余场。

相处 / 鼓励学生张开飞翔的翅膀

总是会在碰撞中回望

脆弱累积成担当

总要一段一段挫折

愈合年少的伤

然后成就更坚强的自我

这是罗杏萍改编送给学生的班歌《初爱》里的歌词。初接手中路中学九年级一班,因与学生之前的语文老师在要求、上课风格等方面不同,学生明显对罗杏萍的上课方法不适应,甚至还有一点点抵触。

“学生不适应,不是学生的问题,那是我的问题。”每次上课遇到问题,罗杏萍不断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她暗下决心,要让学生接受自己,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与学生相处的第一个月,课上,罗杏萍积极开展小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拓展学生思维;课下,罗杏萍教学生唱班歌,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他们分享广州学生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抓好初三最后一年,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

中路中学学生郭芳云:每一次考试,萍姐都给我们定目标,并鼓励我们可以考得更好,以前我只能考100分左右,现在能考120分以上。

在罗杏萍的引导下

学生们学会了

大胆张开翅膀飞翔

随着时间推移

罗杏萍与学生建立了特殊的“友谊”

九年级上半学期快结束时

学生常问:“萍姐,您能不能

教完我们初三这一年再回广州?”

留下 / 引导学生奔向更好的自己

“我中途无端介入他们的课堂,在他们刚适应的时候我又离开,这对他们不公平。”面对即将迎来中考的学生,罗杏萍开始思考去留问题。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经过慎重考虑,原打算只待半年时间的罗杏萍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延长帮扶时间的申请报告。

留下

意味着要带领学生全力向前奔跑

迎接中考

罗杏萍开始对学生更加严格要求

“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必须坐直,打起精神,把书举起来,中午学生休学后,我会按时让学生开始古诗文默写。”罗杏萍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和努力更重要,学生必须学会努力奔向更好的自己。

从语文分数及格率不足50%到全班及格率提升到80%。在罗杏萍的努力下,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除了提高学生成绩,罗杏萍还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一次,罗杏萍会认真评价学生写的每一首诗,并把学生写的诗印制成册,供学生学习交流。

罗杏萍:每个孩子都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不管中考结果如何,希望学生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继续奔向更美好的自己,也希望在中路中学的这一年,我是一支称职的“蜡烛”,我们都不负相处的时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