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人林鹏和他的“三件宝”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疾控人林鹏和他的“三件宝”

7月初,云南瑞丽报告发现本土疫情,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林鹏刚松下的一口气又提了起来。

“其他城市出现疫情,我们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及时针对疫情发展态势对我省的影响进行研判,对近期从这些地区入境广东的人员开展告知、健康监测及核酸检测措施等。”林鹏说。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林鹏担任省疾控中心综合统筹组组长,负责主持疫情研判会并审核中心发出的信息材料。熬夜加班成为常态,一个用了十多年的背包、一台旧式的笔记本电脑和高血压药成了他的随身“三件宝”。

作为一名疾控人,林鹏35年始终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理念,作为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老百姓没得病,特别是没得流行病,我们的成功感是最高的,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疫情期间审阅文件近8000份

走进林鹏在省疾控中心的办公室,临窗户边横放着一张长沙发,大概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就是在这里简单休息后又继续工作的了。

进门的书柜里放着一摞方便面,旁边是简单的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地上堆放着功能饮料、饼干,还有广东人爱喝的凉茶……这里就是林鹏的抗疫一线。

去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林鹏作为省疾控中心综合统筹组组长,负责主持每天的疫情研判会,并审核中心发出的分析研判材料、技术方案、健康科普等信息。

众多文件中,风评报告是省委、省政府制定疫情决策的重要参考。前方源源不断发回的信息,风评组要及时组织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报告发出前的最后一关便是林鹏。

“那段时间每时每刻神经都是紧绷的,”林鹏回忆,每当疫情出现、有连夜送来要复核的样本或要上报材料等突发情况,他都要在“一线”统筹指挥协调。

每天在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而且一天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中心,林鹏也被同事们调侃为最“安全”的人。

从那时开始,林鹏用了十多年的背包和笔记本电脑也与他形影不离。“什么都不带,这个包肯定要带的。包里有电脑,准备随时批改文稿。”林鹏说。

紧绷的神经只有在信息发出去的那个瞬间可以稍微放松。高强度的工作让林鹏的身体发出了警报。连续熬夜、每天工作近20小时后,林鹏的血压陡然升高了。平时每天只吃半片的高血压药,最高峰的时候要吃2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林鹏共审阅各类文件近8000份,科普文章近1500篇,经他审核发出的新冠疫情风险评估报告已超过550份。

今年年初,全省推进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后,林鹏又担任了疫苗保障组组长,负责疫苗采购、分配、储运配送、费用结算等工作。

常年熬夜,林鹏的头发已经花白。“人累不是干累的,心态很重要,你有没有信心去做好一件事很重要。我们这帮人都是喜欢挑战的,只要有挑战性,没有人觉得累。”林鹏说。

坚守防病工作35年

1980年,林鹏从揭阳老家来到广州求学。抱着“哪里老乡多去哪里”的想法,他入读了广东医药学院(现广东药科大学)卫生系,从此和公共卫生结下不解之缘。

毕业后,林鹏被分配到“全省最高的防疫机构”——省卫生防疫站(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

刚毕业的前几年,他在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工作,经常下乡开展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调查,一去就是两三个月。回想当时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当年到海南调查登革热疫情,一同去的4个同事就有3个得了登革热。

“当时的条件下很难避免的。因为当时的控制方法跟现在不一样,要查蚊子的密度,只能把手伸出来引诱蚊子来咬,看看一分钟有多少只蚊子来咬你,这是非常危险的。”林鹏说。

1986年,广东在来穗外国人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当时安排我去北京参加一个艾滋病的会议。开会回来以后就开始搞艾滋病防治,一干就差不多30年。”林鹏还记得处置第一例本地病例的情形,到了现场,没有人敢给病人抽血,最后是他去帮病人抽的血。

艾滋病的防治困难重重,深入各类高危场所、与吸毒者、多性伴人群以及艾滋病感染者接触,为他们提供咨询检测、随访干预、开展科普宣传等工作也面临社会的不理解,时间长了给家庭和工作带来不小压力。

但林鹏从来没有退缩。“始终要有人做。防病工作没有一手的材料,就没办法去制定防控策略。坐在办公室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适合实际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鹏和团队的坚持得到正面的反馈: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建立较为完善的艾滋病监测系统;在全国首创由医疗机构管理、基于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开展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治疗防控新模式,将全省艾滋病的病死率降低至3%以下;积极探索的网络自检干预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已成为全国范例。

从事防病工作35年,如今已年近花甲的林鹏有个朴素的愿望——多回家陪伴家人。疫情发生后,林鹏基本上没回家吃过饭,和同住已年近90岁的老母亲也难得见面,只能通过微信视频说上几句话。“疾控人把精力留给了守护公众健康,把亏欠留给了家人。所以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让疫情尽快得到控制,让所有疾控人能多回家陪伴家人。”

■ 百年对话:

南方日报、南方+:你多年坚持公卫事业的不竭动力是什么?

林鹏:我觉得作为一个公卫人,我们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公众健康”。我们做的事很难很快见到效果,但是因为公卫人的坚持能够少一个流行病,或者某一次发生流行能够得到及时控制,这对群体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很明显的。

通过一次次战胜疾病的流行,像这次全省已经十几天没有新发病例了,公卫人的成功感就来了,幸福感也来了。其他行业可能也一样,反正我到现在没干过其他的,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记者】余嘉敏

【摄影】徐昊

【剪辑】何志豪 许舒智

【海报】谭唯

【通讯员】粤疾控

【视频校对】李冠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佘余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