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托管和课后辅导,这个村的“四点半课堂”做到了

南方探针
+ 订阅

“四点半课堂” 孩子放学后有了去处

“同学们,准备上课啦!”7月13日17时许,邝金秀拎着一大袋彩色拼图板、手工折纸船等走进“四点半课堂”。本在欢闹中的小朋友们齐刷刷地喊:“邝老师来啦!”

这是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开设在村委党群服务中心的“四点半课堂”夏令营。

自2020年6月23日起,每个上课日下午4点半,“四点半课堂”都会准时开班,迎接自桂水小学放学归来的孩子们。邝金秀是“四点半课堂”的老师。

7月12日,“四点半课堂”首次尝试在假期开班。巧合的是,教育部于7月1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明确支持教育部门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该会议还提出中小学全面提供课后服务,方便家长接送孩子。“四点半课堂”无疑是课后服务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先行探索者。

“四点半课堂”的舞蹈课

“四点半课堂”的舞蹈课

公益托管班   家长省心又省钱

桂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伟强介绍:“村小一般下午4点半放学,4点半以后的时间孩子怎么过,很多家庭没有很好的办法。”桂水村的农户多是粮农,农闲时就外出务工,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城郊务工,回到家已经是6点以后。那么,4点半到6点这段时间,孩子们的安全怎么保证,我们一直在想办法。”

余伟强和同事们想到引进机构提供托管服务的办法,于是向街道争取资金支持,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请台城街道红叶社工机构的社工来村里担任孩子们的课后辅导老师,“四点半课堂”就此开班。

余伟强表示,村委直接对接学校,学校老师送孩子来,家长接孩子走,“四点半课堂”有专责人员签到交接,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在“四点半课堂”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完成作业后,可以上绘画课、舞蹈课、音乐课,还能看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桂水村党群服务中心特意向桂水村农家书屋借了近3000册少儿读物,摆放在“四点半课堂”里。“家长连报课外兴趣班、买课外读物的钱都可以省下来。”余伟强笑着说。

高质量陪伴  孩子不用再放养

“音乐开始了,准备好跟我学。”7月13日,邝金秀先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再组织他们玩益智游戏。当《听我说谢谢你》的音乐响起,舞蹈室镜面墙上映出孩子们认真唱跳的模样。

邝金秀在这里担任辅导老师一年。在她看来,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哪一方面的陪伴,都不可缺失。”她认为,这是“四点半课堂”存在的意义之一。

李小瑜是桂水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平时负责与“四点半课堂”对接。她曾在城镇小学任教,深知村小和城镇小学在教育资源、硬件设施上的差距,也深知高质量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也需要引导。”她看到了村小在补齐教育短板上的努力,也看到了学生们发展兴趣爱好的迷茫。而在“四点半课堂”,孩子们不但可以接受作业辅导,也能发展兴趣爱好,令李小瑜感到欣慰。

孩子们展示自己在“四点半课堂”上的绘画作品

孩子们展示自己在“四点半课堂”上的绘画作品

补教育短板 让孩子们更优秀

暑假后升读初中的李宝仪很喜欢“四点半课堂”。“宝仪两年前转到桂水小学读四年级,当时字写得歪歪扭扭。”李小瑜说,“去年开始,我发现她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特别惊喜,而且成绩越来越好。”原来,李宝仪参加“四点半课堂”后,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和练字,进步飞快。

李宝仪们越来越优秀。邝金秀说,有的孩子刚来时不敢唱歌,性格内向,“现在慢慢放开自己,越唱越好”。

11岁的谢颖琳开朗调皮,特别喜欢绘画,“四点半课堂”开设的绘画课让她找到更多自信。

《听我说谢谢你》一曲结束,记者问谢颖琳最想说什么,她机灵地眨了眨眼睛,大声地说:“感谢这里认识的朋友!”

【文字】见习记者杨琼  南方农村报记者陈静

【图片/视频】南方农村报记者柯学潜

编辑 佘余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