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 南都周刊记者 胡雯雯
实习生 | 施嘉翔 万容辰 刘一霖
编辑 | 胡雯雯
“8年前,我接了这样一部戏:我的角色是谈判专家、心理医生、故事大王、厨师、老师、形象设计师,从开拍那天起就全年无休,合同一旦签订,终身不可取消,而且没有通告费,每年还要我不断掏钱……
我演的这部戏,叫做《妈妈》,我觉得我是合格的,但作为“黄奕”,我却是失败的。我为什么要复出?是因为,人生的C位,我靠自己拿回来!”
演员黄奕在新一期《上班啦!妈妈》节目中的一段现场演讲,感动了许多人,并登上了这两天的热搜榜。而这部曾多次引发热议的职场妈妈成长观察类真人秀,也刚刚收官。(《南都周刊》此前相关报道曾收获10万+阅读量和众多热评,点击可跳转阅读)
(沐光时代主创团队与嘉宾等共同庆祝节目收官)
在这档由爱奇艺和沐光时代(The Better Life)联手打造的节目中,9位个性履历迥异的妈妈,在生育后重回职场,分别在3家公司经历了40天的职场“升级打怪”,最终由3位妈妈拿下offer。
在“姐姐”、“女性”、职场真人秀等类型综艺层出不穷的当下,为什么一档职场妈妈真人秀能够一直口碑在线,持续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关注呢?也许就如沐光时代的联合创始人、“妈妈”项目总制片人柯洋所说,这档节目的诞生,与社会议题是时刻产生共振的。
“这几年,女性题材作品的热播,显示着“她”力量的崛起;而另一方面,80后、90后都进入了是否生育的抉择路口。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社会的鸡娃焦虑等,都绕不开女性和职场两大话题,我们正好定位于这两者的交集上。”
在沐光时代创始人兼CEO葛威看来,现代社会对于职场女性真实困境的展现,实在是太少了,观众看到的往往都是塔尖上的精英、屏幕上的明星在造梦。
“我们身边有许多妈妈,由于各种原因脱离了职场。她们或是出于经济压力、或是想要找回自己的社会价值,是非常期待重新返场的。那么,我们能否提供一个平台,让她们去追逐梦想,也让这些真实、接地气的案例,去触动更多女性,给她们带来力量呢?”
许多观众写下了这样的评论:“面对30岁门槛的我,突然不再恐惧未来了。”“感觉自己的人生像被点亮了新地图,豁然开朗起来。”……
而最后一集收官之作中,最让观众动容的除了offer结果的揭晓之外,妈妈们在最后一期带来的“毕业”演讲——《致敬新世代妈妈》也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你就是自己的盖世英雄
候选妈妈之一周颖欣,在演讲开始时直接向观众提问:“曾被问过「你会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请举手?”一大批女性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而举手的男同胞却只有一位。
“我老公也被问过这个问题,他当时给了一个老板超级满意的答案:“我老婆在家呀。”我后来一听就炸毛了:凭什么?!”周颖欣的这段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有着海外高学历,曾任ELLE中文网编辑的她,生育俩娃后便离开了职场,在家做着自媒体。但是,她却一直纠结于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报名《上班啦!妈妈》之后,周颖欣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穷游网的职位候选人。高效利落的工作风格、说话不留情面的强势个性,让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承受了爱憎两极的评论。有人diss她带给同事的高压力,也有人赞扬她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的工作能力。
“在我看来,一个家庭就是一个Team,不论你留在家里还是在职场,这都是一对伴侣共同的选择,是不同的分工,彼此都要承认对方的付出和牺牲。”周颖欣在演讲时的直率发言,赢得了满场掌声。
在沐光时代创始人兼CEO葛威看来,这正是她们和爱奇艺共同打造这档节目的初衷之一:“我们不做任何倡导。无论做全职太太还是职业女性,这都应该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们呈现的只是其中一个维度:在婚育之后,女性依然要有追梦的勇气,不要害怕跨出那一步。而女性之所以留在家里,不是因为她弱、能力不如另一半,而是她选择了为家庭付出更多,这是应该被所有人认识到、并给予尊重的。”
从某些角度讲,观众看这档综艺节目的心态,更像是追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只要一开始对某位选手有了代入感,便会一直追下去,看着她一次次经受挑战,或成功、或失败,最终蜕变为另一副模样,观众也从中找到了前进的勇气。
比如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只有半个月实习经历的“职场小白”范艺鸣,在这40天中的变化是惊艳所有人的。
(上图:范艺鸣在第一集面试时的情景;下图:范艺鸣在最后一集的演讲台上)
“我还记得她刚参加面试时,那副手足无措的样子:上班第一天电脑还在邮购路上,连PPT是什么都要问人。而几个项目历练下来,她已经显露出挥斥方遒、游刃有余的职场lady的气势,能作为leader给团队分配任务了,真的好励志呀!”一位节目资深粉这样评论。
“她毕业后一直全职在家,想出来工作,却又鼓不起勇气,不知道自己能干嘛。”项目团队成员回忆起范艺鸣刚接触节目组时的状态,用“迷茫”来概括。“我们后来问她,如果没有这个节目,你计划什么时候去找工作?她想了好长时间,最后说:我不知道。”
如今,这位在节目中经历过重重考验的小白,已经有了面对前路的笃定。她在现场演讲中的一句话,让大家红了眼眶:“我想告诉所有职场小白妈妈,我们不需要英雄的到来,你就是自己的盖世英雄。”
让爸爸们也站起来
《上班啦!妈妈》中最让人唏嘘的求职者,可能是褚晨。曾担任凤凰卫视编导、香港某集团董秘的她,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突出,几乎在每集的百位专业HR集体打分时,都是名列前茅的。每当她展露出那种干练的职场leader气质时,总能在弹幕中收获一片赞美艳羡之辞。
然而,她也是经受着最大压力的妈妈之一。每逢加班,她总会担心家人会不会有意见;每天通勤三四个小时上班的辛苦,到家也不敢表现出来,生怕因此被家人劝退。
在一次出差聚餐时,范艺鸣提议每人用“我”字开头组20句话,褚晨一张嘴便落泪了:“我是一个因为家庭而放弃了所有友情的褚晨。我希望我老公能回到我没生孩子前那样爱我。我希望我在他心里的排名,高于两个孩子。”
回顾过去5年的全职太太经历,褚晨形容自己就像个“高级保姆”,每天做着重复而琐碎的工作,却总有能量无法释放。“其实家人都是很关爱我的,老公也特别保护我,不希望我打拼得太辛苦。照顾孩子是幸福的,却也让我感觉自己被吞没了。我希望找回那个杀伐决断的褚晨。”
然而在40天的实习完结后,褚晨已经不再纠结。她笑说,这段时间里夫妻俩的爆发的矛盾,恐怕比之前的所有加起来都多。然而也正是这个节目,成了她婚姻升华的一个突破口。
“我终于向他表明了,我需要的不是无微不至的保护,而是出去飞,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孩子的榜样。从那以后,我老公就非常支持我,看到我的工作带来的一项项成果时,也觉得特别自豪。”
“家庭支持体系”,是《上班啦!妈妈》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影响一个妈妈能否顺利重返职场的关键因素。网友们对于职场妈妈遇到的各种难题,议论焦点最后总会回到这个点上:那些能在事业上闪闪发光的妈妈,往往都有着强大的家庭支持体系;否则,只能自己承受各种焦虑。
求职妈妈丁沙沙告诉节目组:“当我加班特别密集时,我老公会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安排。当他做好饭全家一起吃时,还会特地发信息告诉我:“我们都吃得很好,不用担心。如果你没吃饭的话就给你留点儿,不回家吃的话,就记得在外面吃好了回来。”每当这时,我就感觉特别暖,可以从容淡定地把这个班加完。”
“我们系里每次开会的时间,通常是下午3点到5点。以往我对职场妈妈最符号化的理解就是:她们在4:30必须得走,因为要接孩子。”陈铭告诉《南都周刊》记者,成为这档节目的嘉宾主持人之后,他才第一次如此鲜活、集中地看到职场妈妈们的焦虑。
“这个节目也让我第一次开始反思,我作为一个爸爸,为什么在可以站起来的时候,却没有站起来?为什么对许多现象已经习以为常?”
(陈铭)
在陈铭看来,由于在家庭义务承担的比例上,妈妈们先天就承担着更多,因此也导致了用工市场上对她们的各种不公平。只有呼吁更多人看到这些问题,让爸爸们主动承担起更大比例的家庭义务,这种现象才能缓解。
令人欣慰的是,当代中国爸爸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袖手旁观。在猎聘提供的调研数据中,有45.15%的职场妈妈表示自己的丈夫“有空时会做家务,照顾孩子”;33.81%的职场妈妈表示自己的丈夫“经常会主动做家务,照顾孩子”,完全在育儿家务中缺席的父亲,只占3.55%。
(图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但根据同一份调研,“丧偶式育儿”的现象在70后、80后、90后中依次递增,考虑到这部分人群是未来生育的主力,让相关话题尽早引起关注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沾「妈妈」的光,也不吃「妈妈」的亏
《上班啦!妈妈》演讲中最后出场的施丝,是一位光彩照人的40+妈妈。她的一句话,博得了全场掌声:“我没有很想把「妈妈」这个角色带进来。因为我不想沾「妈妈」的光,也不想吃「妈妈」的亏!”
沐光时代CEO葛威对此言非常赞同。在她看来,家庭和职场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恰恰相反,许多在职场上闪闪发光的女性,她们的娃也不会太差。“我身边有很多妈妈在看这个节目,她们都觉得里面的知识点特别实用。管理好一个家庭的运作,难度不亚于运营一家公司,而且里面许多理念都是相通的。所以前者能做好的人,往往也具备优秀的职场能力。”
葛威对于《上班啦!妈妈》中的许多情境都深有体会。“我们身边有许多恐婚恐育的女生,担心生孩子会不会导致事业中断,还能否找到喜爱的工作?如果有一个成功案例放在眼前的话,她们也许就不会再那么纠结。这也是我们想通过节目所传达的能量。”
(沐光时代创始人兼CEO葛威)
在上期相关报道推送之后,《南都周刊》后台曾收到过一则留言:“我是个创业公司的小老板,被太太强行安利了这个综艺后,居然一口气追了下来。我有些优秀的员工因为孕产而离职了,在招聘新员工时,也因为考虑到对方的婚育状况,犹豫之下错过了不少人才,非常可惜。但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职场妈妈们的创造力,我已经在考虑设置更灵活的岗位,方便女性员工协调工作和家庭。”
陈铭曾在节目中说的一句话:“只有先剥离一种身份带来的优待,才能剥离所有它带来的差别对待。”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只靠施舍般的“保护”和“照顾”,是永远无法达到真正平等的。
在猎聘的创始人兼CEO戴科彬看来,企业在未来更应该“因人设岗”,只要人对了,岗位可以随时调整。“企业老板招人最看重三点:价值观的匹配度、技能、个人的意愿度和稳定性。如果员工在这三点上都非常匹配,但却面临生育问题的话,企业能否灵活地设置轮岗机制,提供更适合她当前状态的工作,并在此后帮助她尽快回到原来的岗位上,这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最为核心的。”
(猎聘的创始人兼CEO戴科彬)
认识到职场妈妈的价值,并为其创造发挥的条件,才是一切平等的基础。限制她们职业发展的,可能是不够灵活的工作时间、不够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忽略了妈妈需求的配套设施……但绝不会是“妈妈”这个身份。妈妈们的能量,并不会因为家庭而受到削弱,后者反而可以成为她持续爆发的动力。
“我觉得有了孩子之后,她让我更加认清自己了。你陪伴她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看自己遗忘的那一部分人生。当我看到女儿努力地喝奶、翻身、学习各种技能,遇到挫折也不哭闹,一次又一次重新尝试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我原来也曾这么棒!”热依扎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感叹:“她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正能量!”
(热依扎)
就像伊能静在节目中对年轻观众说的:“你依然可以相信婚姻、相信爱情、相信孩子带给你的快乐。当然它背后会带来别的情绪,就像你单身时也会快乐和孤单一样。你只要准备好,无时无刻不在丰盈自己、照顾好自己,找到像你那么爱自己的人一样去爱你,就好了。不需要恐惧,因为选择权在你手上。”
(伊能静)
我们庆幸在当下能有《上班啦!妈妈》这样一档节目为职场妈妈、职场女性发声,且提供机会和平台,而这档节目首季的收官,正是一个开始,让那些还在犹豫和纠结中的女性们,勇敢地重启梦想之地。也许在明年的下一季,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闪闪发光的妈妈们。
更多关于《上班啦!妈妈》的深度报道
刊载于《南都周刊》2021年6月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