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Sir,我收到诈骗短信了,点算呀?

南方法治报
+ 订阅

“少龙Sir,我收到的这条是不是诈骗短信啊?”在西关大屋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微信群里,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昌华派出所西关大屋社区民警辛少龙收到辖区居民黄先生的求助信息。经了解,该短信仅是提醒市民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并无可疑。“那我就放心了!”黄先生说,“还好有少龙Sir和反诈义务宣讲队经常提醒我们,面对陌生信息要多留个心眼。”

民警向街坊邻里宣传反诈重要性。全媒体记者 韦昌鸿 摄

这是近期西关大屋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开展反诈宣传工作深入人心的缩影。5月12日,西关大屋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正式成立。两个月来,经过社区民警、辅警和宣讲队队员的合力联动,通过“一课三宣”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社区诈骗类警情明显下降,5月仅发案1宗,6月更是交出电诈“零发案”的“硬核答卷”。

- 调兵遣将 -

不放过任何宣传死角

为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势头,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全力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5月12日,由辛少龙牵头组建的西关大屋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正式成立。

记者了解到,在成立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之前,辛少龙曾为做好社区反诈宣传工作绞尽脑汁。“目前西关社区警务室只有1名民警、2名辅警在跟进反诈工作,单单靠3个人、3张嘴和6条腿,不眠不休地工作也很难保证宣传到位。”辛少龙说,“我们不仅要扩大宣传覆盖面,还要提高宣传精准度和宣传效果,让辖区群众都能增强反诈意识。”

反诈宣讲小队在荔湾湖公园内巡防并宣传反诈。全媒体记者 韦昌鸿 摄

人力有限,辛少龙便思考如何为社区反诈工作“调兵遣将”:由社区民警、辅警、居委会干部、出租屋管理员、社工、热心群众以及学校、医院、荔枝湾景区、寄递物流行业和宾馆饭店工作人员等组成一支反诈义务宣讲队,建立起街道、派出所、社区、企业、单位多位一体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开设“一课三宣”工作机制,助力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

“平日里群众看到反诈新闻,大多是看过就算了。但在西关‘熟人社会’里,如果我们能发动各行各业群众的力量,让‘自己人’说‘自己话’,以左邻右舍、公司同事亲身经历去配合警示教育,那么宣传效果就会大大提升。”辛少龙说。

据介绍,“一课”是指西关反诈课堂。辛少龙定期在社区为队员开设反诈课堂,通过分析社区警情和典型案例,全面提高队员反诈意识和对电诈手段的辨别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反诈宣传和劝阻工作。西关大屋社区社工站宣讲队队员小黄就凭借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成功识破诈骗分子的“圈套”,为群众护住“钱袋子”。

6月15日,小黄在工作中发现,社区居民吴姐正通过QQ联系“淘宝客服”办理退款手续。对方准确说出吴姐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并索要手机验证码。正当吴姐准备提供验证码时,小黄想起反诈课堂上提过的冒充客服诈骗,立即制止吴姐提供验证码,成功保住吴姐的20万余元存款。

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入户宣传反诈知识。全媒体记者 韦昌鸿 摄

“除了‘一课’,我们还采取入户宣传、入企业单位宣传和社会面宣传的‘三宣’方式。”辛少龙介绍,入户宣传即队员结合日常入户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宣传。如出租屋管理员服务对象主要是流动人员,则多以涉流动人员类型案例作宣传内容;入企业单位宣传即由宣讲队定期入企业单位作针对性反诈宣传,并由企业单位队员做好协调保障工作;社会面宣传则由民警、辅警结合日常巡防工作,携带大喇叭滚动播放反诈宣传案例进行以案说法。同时,充分利用辖区LED广告屏、宣传海报栏等传统媒介,广泛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截至7月12日,西关大屋社区反诈义务宣讲队累计开设反诈课堂35场次,带领队员入户宣传500余户,入企业单位宣传30余次,开展社会面宣传110余次,成功劝阻诈骗案件50余起。

- 争分夺秒 -

助力群众识破骗局

“知道啦辉哥,不能轻信转账短信嘛!”这是荔湾区昌华街综合保障中心出租屋管理员黄建辉近期到出租屋开展上门巡查登记时时常出现的对话。工作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住户要提高反诈意识,增强辨别诈骗短信的能力。

但其实一开始,黄建辉并没有意识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性。“以前我也是比较片面地看待电信网络诈骗,但经过这段时间和民警、其他队员一起做宣传、上课、学习,现在更加全面直观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诈骗和自己的距离有多近。”黄建辉说。

荔湾湖公园内的电子屏滚播着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语。全媒体记者 韦昌鸿 摄

黄建辉告诉记者,最初上门开展反诈宣传时,也遇到过群众抵触情绪明显的情况。见状,他便先表明身份和来意,耐心劝说住户,待其渐渐接纳后再进行沟通。

工作之余,黄建辉也会经常分享最新的电诈案例给亲戚朋友。“像我母亲和其他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一看到网上的东西、接到陌生电话都会信以为真,我就拿反诈课堂上提到的案例,教她们如何辨别诈骗电话和短信,增强信息过滤能力,提高警惕性。”

得益于反诈宣传教育到位,酒店宣讲队员黄店长成功识破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5月24日,黄店长接到自称是“公安局林警官”打来的电话,称其涉嫌诈骗并准确说出其身份信息,要求添加其QQ进行调查。骗子将所谓的“通缉令”发给了黄店长,期间不断恐吓其“态度要好、要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黄店长想起之前辛少龙在微信群上宣传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立即将对方“拉黑”,并将情况向辛少龙报告,避免了经济损失。

民警带领辅警结合日常巡防工作携带喇叭滚动播放反诈宣传案例。全媒体记者 韦昌鸿 摄

劝阻拦截是反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5月24日11时许,昌华派出所接报一条高危诈骗预警信息,辖区内一事主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接到预警后,辛少龙和同事立即赶往现场。期间,他们不断拨打事主的电话,但其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辛少龙判断:事主可能已被诈骗分子“洗脑”,需尽快将其找到并阻止其转账。

经过多番努力,辛少龙等人终于找到仍在与骗子通话的事主。辛少龙当即要求事主挂断电话,但其仍半信半疑。经民警和邻居共同耐心劝说后,事主终于醒悟过来,并连声道谢:“谢谢你们!还好你们及时赶到!”

- 线上+线下 -

为校园反诈“盯梢”

在西关大屋社区内,包含西关培英中学在内共有3所学校,构筑校园反诈防线势在必行。

“当发生涉校园诈骗时,我们会隐去当事人的信息后尽快通报给学校校长和保卫科工作人员,以此提醒学校管理层重视校园反诈工作,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近期,为遏制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将“黑手”伸向学校,辛少龙等人开展了即时通报电诈警情工作。接到警情通报后,校方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更多师生上当受骗。

临近暑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开始冒头。为让家长们安心工作,社区民警陆续走进校园,利用散学典礼等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平安又快乐的暑假。

通过辖区LED广告屏等传统媒介广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全媒体记者 韦昌鸿 摄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线上渠道将反诈信息发送给学校校长或保卫科,让他们转发到各个班级的家长群里,让家长也及时了解反诈知识。”辛少龙说,“如果后期防疫条件允许,我们也会到学校举办相关活动,开展线下宣传。”

谈及群众反馈时,辛少龙欣慰地说:“西关大屋社区反诈成效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当群众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都会找我或者宣讲队队员求证,社区居民整体警惕性提高了,骗子的诡计也很难得逞。”

不过,面对来之不易的反诈成效,辛少龙仍然保持审慎态度:“我认为反诈宣传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骗子的诈骗手法在不断升级,我们也要不断尝试、改善反诈宣传方式,让覆盖面更广、更精准、更深入人心。”

全媒体记者 余佩掀 通讯员 吴木荣 杜玉 张梦彦

编辑 陈晓霞

审核 周伟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