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自古以来每个人心底最朴实的愿望。近年来,黄江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开展黄江医院的基建修缮、医疗废水处理、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疾控应急救助等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医联体”和特色专科建设,全方位提升黄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黄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2家,其中医院2家(公立医疗机构1间,民营医院1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间,护理院1家,门诊部39家,诊所25家,卫生所14家,医务室2家。
随着黄江基础医疗建设不断改善,黄江市民能够获得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病有所医”已不再奢侈。
深化“医联体”建设
“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这是多么能让百姓心安的一件事。”黄江医院院长陈国权说,“现在,‘一站式、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我们做到了。”
近年来,黄江医院陆续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以及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深入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
“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制度上的创新。”陈国权说。
与市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不仅能利用三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还能通过上级医院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医院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进而推动医院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真正实现“家门口就医”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医联体’进一步提升黄江医技水平,推动服务流程、诊疗规范、服务质量同质化建设和管理。”黄江镇委书记苏东表示,当前黄江正加快推进新社卫中心大楼建设、疾控中心建设,满足黄江北部地区群众的医疗需求,进一步完善全镇基础医疗配置,推动基础医疗服务提升。
为进一步贴近百姓生活,让百姓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医”,近年来,黄江积极做实基层医疗,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黄江镇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正通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基层首诊、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方式,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同时,促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社区看病,初步形成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无缝对接。”黄江镇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黄江镇正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体心理服务平台,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模式,黄江医院还组建专业团队定制大众化医疗服务,累计服务3272人次。
近年来,黄江镇积极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打造健康生态环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健康促进场所、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经过3年的创建工作,2020年,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8%。今年6月,黄江镇成功获评“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目前全镇共拥有广东省无烟单位33家、健康促进单位26家,其中健康促进机关7家、健康社区6家、健康促进学校7家、健康促进医院3家、健康促进企业3家,另外还评选出健康家庭2179户。
今后,全镇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健康成果,利用好健康促进区创建平台,进一步健全健康促进长效机制,针对短板,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健康黄江建设。
探索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但是却不清楚自己具体应该挂哪个科的号,怎么办?
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常容易混淆,不过,患者走进东莞市人民医院—黄江医院医疗联合体肝胆胃肠中心门诊,医生能直接帮你判断。这就是黄江医院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共同探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今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黄江医院医疗联合体肝胆胃肠中心门诊,在黄江医院门诊部三楼正式启用。
作为医联体合作共建的重点特色项目之一,肝胆胃肠中心通过优化整合普外科、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等专科资源,安排市人民医院名医专家定期来到黄江医院出诊,并通过开展带教培训、疑难手术指导,开通双向绿色转诊等方式,逐步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推动黄江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肝胆、胃肠外科等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向高水平发展。
“以前都是患者在医院转着圈找科室,现在是几个科室围着患者转。”黄江医院肝胆胃肠中心副主任蔡跃芳打趣说。
为方便群众就医,缩短治疗周期,肝胆胃肠中心以消化系统器官(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脾脏、肛肠等)疾患为导向,整合消化内科、内镜、普外、介入等多学科团队开展联合诊治,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避免反复检查,减少多次转科的复杂程序。
“就医流程简化了,患者自然愿意来医院看病,医生的诊治效率提高了,能有更多精力服务更多病人。”陈国权说。
【撰文】刘慧茹 韦基礼
【摄影】黄政正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