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风拂过,稻香扑鼻,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泛起层层“金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丽的“丰”景展现出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核心区,从化也是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据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从化区完成早稻种植面积89320亩,较去年春种增加4436亩,预计产量3.17万吨。
早稻丰收的背后,是从化区紧抓农时开展春耕、推动农业技术下田、惠农补贴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的综合力量。
紧抓农时,春耕春播“零弃耕”
7月13日,鳌头镇铺锦村的早稻迎来丰收。数台水稻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忙碌,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饱满的稻穗不停地滚入机器,打碎的秸秆从机器尾部不断流出……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3日,一场春耕春播生产现场会拉开了从化区春耕的序幕。随后,从化区各部门以此次现场会为推动,紧密行动起来,精心组织部署,全面铺开全区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今年,结合“零弃耕”专项行动,从化区将春耕任务分解至各镇街,并落实到村、到户、到田,重点动员开展丢荒田复耕复种,从耕地条件好及主干道两边水田着手,全面推进“单改双”“其他农作物改种水稻”等。结合持续推进的“零弃耕”专项行动,季节性撂荒地复垦复种水稻约700亩。
立足早谋划、早部署、争主动,从化区全力以赴做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为全市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技术下田,质量产量双提升
从化艾米稻香农业园内,一捆捆被碾碎的秸秆以及一行行整齐的车辙印,构成了盛夏时节乡村独特丰收画面。据介绍,园内有1000多亩水稻,预估亩产能达700斤以上,产量较往年提高10%-20%。
单位亩产的提升与技术要素的增加密不可分。
3月下旬,一场春季农作物生产技术培训在从化荔博园开展,来自广东农业高校的专家带来了香稻增香栽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在场的农民听得频频颔首,专注地用纸和笔做着记录。
春耕期间,从化区还印发了《春季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把握翻耕整田时间、播种下田时间等重要节点。此外,从化成立了7个技术小分队,组织专业人员到镇村、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我们依托从化独有的生态资源,种植的丝苗米品质高、香气浓、口感佳。”从事从化香米种植的农民代表介绍,从化香米项目得到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全程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和管理,与传统的水稻种植相比,实现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政策到位,惠农措施激发扩种积极性
政策的落实到位,可以大大减轻种粮农户负担,调动农民扩种增产的积极性。
春耕期间,从化区运用小册子、公众号等全面宣传、讲解各项惠农政策,包括种粮大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械化机插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等,确保农户入耳入心,了解政策优惠。
同时,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财政局上调种粮大户封顶限额,从2020年晚造起每户单造补贴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商品有机肥标准,每吨补贴由300元提高400元。从化区在积极宣传政策的同时,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村委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作用,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开展生产。
以从化香米项目为例,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实现了“五个统一”——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机耕、统一直播、统一防治。目前早造香米种植面积扩至6300亩,较上年增加了2800亩。
据悉,今年从化种粮大户增至138户,较往年增加41户,种植面积约1.5万亩,较往年增加0.79万亩。
【撰文】郑四方
【通讯员】黄利谊 邝健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