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试想过
用“胶水”代替“缝线”
进行角膜移植的固定缝合?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团队研发了一种由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和氧化葡聚糖(ODex)组成的光固化生物粘合性水凝胶,可实现无损伤、无缝线原位固定板层角膜植片,为眼科和外科手术效果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转化前景。
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材料科学-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4.593)。
这款新型生物粘合剂有什么特点?
与以往的粘合剂相比,它有什么优势?
能完全规避“缝线”的弊端吗?
只能应用于角膜移植手术?
预计什么时候能用于临床?
......
关于这项重大研究成果
人们最关心的几大问题
广东卫生在线邀请了
袁进教授进行解答
“缝线”固定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角膜盲是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而“角膜移植”则是这类患者唯一的希望。面对稀缺的角膜以及珍贵的视力,无论是医生亦或是患者,都想牢牢把握住机会。
但现实中,就连顶级医生做的角膜移植术,都无法百分百保证手术效果。其中影响因素之一,是“缝合”这个环节。
袁进介绍,目前角膜植片是通过显微缝线进行固定。但这种缝合方式,存在缝线相关散光、新生血管、缝线感染等诸多潜在并发症,影响角膜移植手术远期疗效。
“角膜移植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如新生血管这种并发症,术后发生率高达70%。新生血管一旦发生排斥,角膜植片的功能很快就会丧失。所以,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需要服用激素、免疫制剂等药物抑制炎症。”袁进说。
新型生物粘合剂:快速、有效、安全
如何避免“缝线”带来的并发症?专家开始探讨无缝线固定技术在角膜移植中的可行性。
目前常用的组织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和“纤维蛋白胶”,可以用于角膜植片的固定吗?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国际上有各式各样的粘合剂,但没有一种能成功应用于角膜移植。袁进进一步解释,“氰基丙烯酸酯具有一定毒性、缺乏透明度和柔韧性,以及快速聚合过程存在产热效应;而低粘附强度是纤维蛋白粘合剂不可避免的缺点。 ”
为了寻求粘合度高、安全性好,适用于角膜移植的粘合剂,袁进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GelMA的粘合性水凝胶,并通过引入ODex在可见光下固化形成双网络、双交联凝胶。
▲新型水凝胶分子构型和外观
“这种新型生物粘合剂,具备较高透明度、足够的张力强度、安全、稳固等几大要素。另外,由于使用‘可见光下固化粘合’的方式,整个粘合过程是精准的、可控制的、可预测的。缝合的效果也是紧密、平整、牢固的。”袁进介绍。
用这种光固化生物粘合性水凝胶,代替手术线缝合,大大缩短手术时间,规避其带来的并发症。“传统手术线缝合,需要15-20分钟,而如果使用粘合剂,则在4分钟内即可完成缝合。”
未来或可用于外科切口缝合
光固化生物粘合性水凝胶起于角膜移植,但绝不止步于此。
“未来,它不仅仅会用于眼科伤口的固定缝合,还会运用到皮肤,甚至整个外科领域。”
这种粘合剂是否适用于所有外科切口?对于这个问题,袁进表示,“由于不同切口张力强度不同,我们也有专门评估粘合剂的抗张强度,即它能抵抗多大张力强度,不会产生撕裂。根据目前数据,光固化生物粘合性水凝胶可承受超285 mmHg的压力,这是非常可观的数值。”
简而言之,光固化生物粘合性水凝胶对于绝大多数切口,都能达到缝合效果。接下来,袁进团队还会进行更进一步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
至于多久能正式用于临床?袁进预估,3至5年时间,即可完成医疗器械注册。
论文>>
《Natural Polymer-Derived Photocurable Bioadhesive Hydrogels for Sutureless Keratoplasty》
来源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