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 | 这些红色纪实文学作品蕴含了怎样的“广东精神”?

南方+ 记者

近日,广东省作家协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十部红色题材重点作品暨《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新书研讨会。>>戳链接回顾新书发布会现场盛况

据悉,本次发布的十部红色题材重点作品包括: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周晓瑾长篇纪实文学《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谢友义长篇纪实文学《赤魂•赤土•赤旗——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群雕》,陈典松、陈志遐长篇纪实文学《黎明之前——广州起义纪事》,谢显扬、陆基民、米军喜长篇纪实文学《生命河流摆渡人》,陈弘君等著的纪实文学《粤海魂——广东共产党人革命征程》,王国梁长篇纪实文学《烽火》,张新科长篇小说《惊潮》,陈华清长篇小说《竹魂》,黄河文长篇小说《九龙嶂英雄》,以及由省作家协会组织编写的《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新书简介见文末)

广东作家交出精品“答卷”

《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战斗英雄麦贤得几十年的人生故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认为,关于英雄的书写“特别具有挑战性”,而杨黎光不仅视野宽阔地把中国海军诞生并成长的前后背景交代清楚,还非常感人地把英雄负伤后如何度过往后人生的故事写了出来。

该书作者杨黎光曾分享他的创作体会:作家所有的思想和技巧,是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真正活起来,活在读者的心里,才能打动他们。“这样的打动,是一种‘潜移默化’,才是文学的意义。”他说。

对于《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省作协兼职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贺仲明评价称,作者周晓瑾在扎实的访谈与史实梳理的基础上,还融入了自己克制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了历史的多面性与丰富性

在结构安排上,贺仲明指出,《信仰》始终围绕“信仰”这个中心,多方面展示了周恩来对待党组织、家庭、友人等方面的精神与品格,以及他在具体的工作中、面对挫折与艰难的时候,是如何坚持和贯彻他的“信仰”的。

同时,该书作为周恩来的“岭南纪事”,也描绘了一幅岭南现代革命的历史图画。“作者有意识地书写岭南的自然、风物,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读起来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贺仲明说。

《赤魂•赤土•赤旗——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群雕》一书,多维度讲述海陆丰农民运动,涉及了彭湃及其战友、亲人、师友等不同人物的书写。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建议,红色题材的写作“介于历史和现实之间”,不仅要讲好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还应与当代人的意识、现代的观念相呼应。

如何写好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在陈希看来,革命运动是“背景”,是由一个个“有血性、有张力”的“人”所构成的,作家要注意避免“文学被历史覆盖”,从而写成“失真”的故事。

研讨会上,《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纪实文学部分的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刘茉琳发表了她对广东纪实文学的感触:广东的纪实文学有传统、有自己的精神,并与广东精神有着高度一致性。

“中国最早的纪实文学——黄小配报道广州起义的《五日风声》在岭南诞生,此后,广东作家总能恰当地抓住关键历史节点。”刘茉琳认为,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历史担当等广东精神,正是纪实文学所强调的品质。在特殊的2020年,从抗击疫情、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广东作家都交出了冷静、客观而大气、自信的作品“答卷”

“在一个越是快速发展的时代,越需要纪实文学作者沉下心来,既能速写,又能特写,还能‘深写’。”刘茉琳说。

会议尾声,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总结称,这次集中推出的十部红色题材作品,浸染着岁月的日月光华,积淀着时代的云舒云卷,书写铁火锤炼的革命故事,呈现出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血脉磨砺的独特文学品质;《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则站稳人民立场,秉持学术良知,循乎为文正道,在总结创作规律、鼓励新生力量、评论推介优秀作家作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南粤大地蕴含着红色故事的‘富矿’。”蒋述卓希望,广大作家要在艺术手法上求精、在表达手段上求精、在反映内容上求精、在昂扬精神上求精、在传承创新上求精,以精品奉献人民。

链接:“10+1”部新书简介

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杨黎光 著)

讲述麦贤得从渔民之子成长为人民英雄的人生轨迹和革命历程,刻画以麦贤得为代表参加“八•六海战”的一批信念坚定、爱党爱国的共产党人群像,记录海战以来麦贤得坚守英雄精神、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故事。

纪实文学《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周晓瑾 著)

讲述了周恩来同志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在岭南的革命工作、生活情况,作者通过采访当年的亲历者或其后人,以真挚充沛的情感、珍贵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对共产主义坚如磐石的信仰,充分彰显了岭南地区的红色革命精神,富于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广东红色题材精品力作。

纪实文学《赤魂•赤土•赤旗——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群雕》(谢友义 著)

该书呈现了彭湃领导农民武装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历程,还原彭湃和他的战友一起浴血奋战,携手为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取得巨大胜利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纪实文学《黎明之前——广州起义纪事》(陈典松、陈志遐 著)

该书立体、全面再现了广州起义的历史画卷,通过丰富的细节,刻画了包括起义领导人、工人、士兵、农民在内的起义人物群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广州创建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的艰难历程与大无畏精神。

纪实文学《生命河流摆渡人》(谢显扬、陆基民、米军喜 著)

该书真实纪录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前身为广州中央医院)从1946年建院以来,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及走进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109位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彰显并诠释了新中国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护佑生命的初心使命。

纪实文学《粤海魂——广东共产党人革命征程》(陈弘君等 著)

该书简明生动地叙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共广东组织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阐明了广东为什么成为中共组织最早诞生地之一的历史背景,展示了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敢于斗争、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历史画面,讴歌了峥嵘岁月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语言生动精炼,并配有几十幅相关历史照片,富有历史真实感和可读性。

纪实文学《烽火》(王国梁 著)

这是一部反映闽粤边中央苏区饶和埔诏十年血战史的纪实文学作品。闽粤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书讲述了以余登仁烈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志士,同敌人血战十年、血染闽粤边的故事。

长篇小说《惊潮》(张新科 著)

小说围绕广东潮州李氏家族五兄妹——李春澜、李春江、李春海、李春洋和姐姐李春溪的多舛命运,展现潮州乃至广东在国共合作东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潮州“左联”六杰、粤闽赣红色交通线、凤凰山抗日游击战等滚滚洪流中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讴歌蔡兴中、杨石魂、谢汉一、洪灵菲、戴平万等一批批潮州人士在民族遭受磨难之时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以及潮州人民积极接受革命思想,主动融入社会变革的精神特质和开拓奋进的地域品格。

长篇小说《竹魂》(陈华清 著)

该书以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钟竹筠、韩盈伉俪献身革命的故事为原型,多方位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广东南路革命斗争。出身于雷州半岛贫寒农家的少女钟竹筠,在读书期间,受韩盈等革命者的影响,接触进步书刊,走上革命道路,同爱人一起寻求救国之路,双双成为中共南路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在白色恐怖中,他们不幸被捕,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此书还穿插了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黄学增以及黄广渊“一门四烈”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讴歌了一群具有“竹魂”的优秀共产党员。

长篇小说《九龙嶂英雄》(黄河文 著)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一大批人民英雄,如古大存、胡一声、郑天保、刘光夏、李明光、罗屏汉、古宜权等。他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枪林弹雨,始终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演绎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该书同时鲜活地再现了梅州人民无怨无悔参加红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惩治土豪劣绅和地痞恶霸,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无私无畏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的英勇事迹。

文学评论《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广东省作家协会 编)

为发挥好文学理论批评的“镜子”、“良药”和引领作用,广东省作家协会组织专家编撰《广东文学蓝皮书》,自2020年开始对年度广东文学创作、作家队伍以及现象、论争、事件等进行精心梳理和学术性概述,全面呈现年度广东文学的面貌、成果和发展变化,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优质的文学研究文本。

【记者】黄楚旋

【摄影】徐昊

【图片】省作协供图


编辑 李卓
校对 罗健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