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第一座大型水库——显岗水库建设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博罗发布
+ 订阅

1963年惠州第一座大型水库——显岗水库诞生。显岗水库的建设创造了“投资少、工期短、质量好、效益大”的水利建设奇迹,成为一座防洪与灌溉并重,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用途的大型水库。

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走进显岗水库,了解这造福万民水库建设的故事!

显岗水库是博罗根治沙河流域旱涝灾害的重要水利工程。沙河两岸“稍雨则洪涝为患,稍旱则赤地千里”。据《博罗县志》载:“农民因水利纠纷而引起的打架以至械斗,时有发生,官府为之头痛。”世代农民都企盼着锁住沙河,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时间规划和准备,根治沙河的重点项目——显岗水库工程于1959年8月动工。

显岗水库建设是博罗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据当时曾担任显岗水库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显岗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骆东水的讲述,为了安排好工人食宿,骆东水一行人只用了10多天时间就搭好了98间可以住5000人的工房,以及厨房、厕所、浴室等配套生活设施,并制订了具体施工方案。而农民也积极响应号召,原计划需要工人3500人,最终实到近6000人。

1959年建成的“九天闸”。(博罗县水利局提供)

1959年8月28日,显岗水库开始动工清基。在施工中工地上的大树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刚开始工人用锄头挖掘,效率很低。后来经过调查研究和群众建议,决定采用炸药将土爆松,再清理树根的办法,9月底就顺利完成了大坝清基。

接着就是建设圆形输水压力管和七孔泄洪闸。据骆东水回忆,当时工地缺乏施工材料,就发动群众献料,有的移民村把从旧屋拆下来的800多条大石条送到了工地。按照工程计划,七孔泄洪闸的工期为30天,每个公社负责1—2个孔的建设任务。当时大家的干劲很足,都想尽快将水库建好,1400多人苦战九日九夜,一口气建成了七孔泄洪闸,创下9天建成一座大闸的奇迹,此闸因此被称为“九天闸”。

1960年国家水利部门领导参观显岗水库施工现场。

1960年显岗水库工地一角。

1960年1月,库区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水流可以从库区流过,附近的农田都可以得到初步灌溉。至1963年7月,显岗水库整体工程最终竣工。

当年,显岗水库因投入少、工期短、质量好而名闻遐尔,上世纪60-80年代,中南5省水利厅代表、亚、非、欧洲共15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中外贵宾纷纷前来参观考察。

水库工程竣工后不久,接连遭遇到两次强台风暴雨洪峰冲击的严竣考验:第一次是1964年8年,当时受23号强台风和大暴雨袭击,土质大坝严重塌方,数千军民昼夜奋战,扎木排、垒土方,及时开闸泄洪,使水库安全脱险。这次险情使博罗县领导意识到水库工程标准偏低,承受不了强台风暴雨的袭击,决心提高工程标准。当年冬天,主坝和三坝内坡全面铺上水泥浆砌石,同时培土加固大坝。第二次是1966年6月发生的特大洪水,当时连续降暴雨,水库和沙河水位急剧上涨。县领导果断下令立即开闸泄洪,免除了一场危及博西数镇的严重劫难。

显岗水库建成后,沿河两岸的农田和生命财产不受淹,保障了国道、铁路正常通行,灌溉供水效益和发电经济效益明显,沙河千百年来的水害转化为造福人民的水利。

来源于 罗浮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