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原班团队再创IP,为何钟情于“兵马俑”?

南方+ 记者

你见过会动、会说话、还会谈恋爱的兵马俑吗?

这其实是电影《俑之城》中的情节。上周五,国产动画电影《俑之城》上映,影片由华强方特动漫五年精心打造,经历了7724640小时渲染,3270个镜头,平均经历了37个版本,超过89次反复打磨。

“始皇陵起筑万俑,巧夺天工万物生。”影片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成百上千深埋地下的兵马俑被赋予生命而全体“复活”,开启了与现实世界并行的地下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兵马俑少年历险与成长、善恶与抉择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四川三星堆面具、秦汉时期的乐器、传统的村落和建筑布局,充满了东方神韵。

《俑之城》是由《熊出没》原班团队创造的全新IP。《熊出没》10年,陪伴了一代粉丝成长,方特动漫希望这部影片可以作为一份成人礼,献给已长成少年的粉丝。

为什么以“兵马俑”为原型?有哪些细节值得考究?架构了怎样的世界观?小南为你解读电影《俑之城》台前幕后的故事。

1.打造一个纯原创IP

在动画界,孙悟空、青蛇、白蛇、长城等元素都是可信手拈来的IP,为何要费力打造原创IP?

做原创IP是方特的基因,制片人刘艳娟解释,“《熊出没》就是我们从无到有打造的,我们也希望能重创辉煌,让《俑之城》成为第二个大IP。”

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IP,这比想象中的要更艰难。庞大的工作量让这部国漫电影耗时五年之久。

“因为是完全原创的故事,需要从0到1去架设整个世界观和故事,没有任何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可以去改编和借鉴。”出品人尚琳琳说,“再加上俑的角色特点,既需要让他有和观众共通的人类情感,又不能让他看起就像人类,整体的创作难度非常大。”

电影片尾的彩蛋透露,未来还有第二部、第三部。《俑之城》是作为“地下俑宇宙”的开篇与观众见面,一个更大的世界后续将会逐步展开。

2.为什么是“兵马俑”?

在寻找可开发的IP元素时,编剧徐芸发现,秦始皇兵马俑虽然闻名全球,但并没有一部动画电影以此为主题。“没有人做过那就太好了,既然市场有空白,我们就对它‘下手’吧!”徐芸说。

兵马俑

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最为人所熟知,实际上除了秦朝外,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俑,如汉俑、唐俑、宋俑,它们形态各异。“如果他们在地下空间全部复活,我们完全可以用俑的故事来串联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时光,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深刻的故事。”这种想象让主创团队感到兴奋,尽管它很有难度。

以兵马俑为主角,做这样一部动画电影,主创团队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让大家看到国漫动画不仅仅只有神话故事的IP,也可以创新和突破。

3.第一个难题是地下世界的构建

地下世界

地下世界

人们印象中的地下世界是阴暗闭塞的。但既然要在这个地下世界做故事,就得把这个世界建立起来。既要为影片营造“地下感”,又需要架构现实世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房屋郊野。

星火虫

星火虫

为了打造出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地下俑城世界,影片创造了一种地下世界光源——星火虫。这种小生灵“星火虫”能够给地下世界带来光明,每当星火虫升起,这个世界就迎来了它的“白昼”。

与此同时,尽管是地下场景,但在影片中会出现一些钟乳石悬于空中的场景,不时还能在云雾中看到天顶。

4.如何设置俑的生死状态?

当环境架构好之后,需要考虑角色的生活,也就是俑的状态:如何生,如何死。

导演林永长说,团队在做素材采风的时候,看到的俑都有各种身份,比如将军俑、普通兵俑、杂役俑、百戏俑等。俑的身份区别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兵营文化,历史社会的兵营等级就是如此。

兵马俑军队

兵马俑军队

《俑之城》延续了这一设定。影片中的主要俑类是兵俑,他们是因泥塑烧制而成形,拥有人的样子。然而,他们烧制而成时是什么身份,当他复活时就依然是这个身份,这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俑的死亡则与人类有所区别,泥塑可以流传于世千百年,影片依然保留了这个本体设定。也就是说,俑不会轻易死亡,受到轻伤可补土修复。但如果受伤面积过大就会丧命,此时身体会从鲜艳的颜色变成灰色,这就代表了俑的死亡。

5.有哪些值得考究的细节?

影片中的青铜小羊是一个贱萌的角色,有人说它长在了观众的笑点上。编剧徐芸介绍,“当时在西安考察时,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个青铜小羊酒器,就是‘觥筹交错’的‘觥’,我不知道创作者当时是怎么想的,那只羊看起来非常‘贱’。在我们眼里,它自带性格和画面,对我们做动画的人来说,这种元素是非常容易制作成动画角色的。”

青铜小羊

青铜小羊

有一场戏是男女主在街道上穿梭于一条草龙中,而后又于众孔明灯中飞旋。其实,舞草龙戏和孔明灯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画面很好地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史玉的那把刀非常与众不同。因为她来自唐城,所以她手上那把是唐刀,唐刀由铁锻造而成,对比秦俑的青铜刀,会更为锋利和有杀伤力。

6.“只有我能定义我是谁”

如何让故事更符合当下的价值观,是主创们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在俑“身份无法改变”的设定之上,影片想传达的是: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是谁。

男主角蒙远

男主角蒙远

影片的主角蒙远梦想成为锐士,而他出生就是杂役俑,“你是个杂役,注定拿不了剑”“生来是杂役,一辈子都是杂役”让他越挫越勇。可他最终明白,是杂役还是锐士,身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的人和所生活的地方。

“在当下,我们更强调‘自我’,但也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我们最终决定,故事从固定身份的‘俑’延伸到‘找到自我’这个点上,最后形成了我们影片中‘只有我能定义我是谁’的主题。”导演林永长说。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你可以选择成为怎样的自己。”这是影片在竭力强调的价值观。

【采写】刘长欣  实习生 张娇

编辑 关雨晴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