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会!宜宾这个产业 四年做到305亿

长城看台
+ 订阅

华为、VIVO、大族激光、

极米、科大讯飞……

一批行业大咖

云集宜宾

他们来干什么?

一起去瞧瞧吧!

↓↓↓↓

第二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将于7月9日—13日在宜宾举行,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大会坚持开放、合作、共享,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展会品牌,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图带你走进这场盛会!

五大亮点 探索智能终端产业未来发展

亮点一:紧扣时代主题,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以“智创新生态、共赢新时代”为主题,坚持开放、合作、共享,聚力促进5G时代智能终端产业协作共赢,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展会品牌,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二:提升办会档次,据悉,此次大会首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宜宾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支持单位包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等,协办单位包括国际投资促进会、深圳手机行业协会、四川省智能终端产业联盟等。并邀请国家部委、国家级学会(协会、产业联盟)领导,四川省政府及省级部门相关领导,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出席本届大会。

资料图。

亮点三:广邀组织客商,围绕智能终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小区等行业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运营商、经销商代表,行业领军人物、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各大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并组织华为、VIVO、大族激光、极米、科大讯飞、OPPO、浪潮、吉利、中车等一批行业龙头或头部企业参会参展。

亮点四:举办特色活动,围绕“展示、销售、互动、体验、招商”五大方向设计展会,重点展示产业前沿技术(产品)和宜宾智能终端产业丰硕的发展成果,关注群众生活关心热点,展示相关产品的生活应用场景。并将发布关于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权威报告,2—3名院士、10余名行业知名学者将作7场主题演讲,致力于将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打造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与大众影响力的品牌会展。

展会全方位展示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资料图)

亮点五:突出办会实效,大会拟收集、发布、签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或企业间合作项目,深化与国家级智库、产业链知名企业的合作,强长板补短板锻造产业链,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同时,大会将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全方位展示“十三五”以来智能终端产业特别是四川以及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打造“不落幕的云会展”。

64000㎡!第二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主展馆

首次1、2号馆共同启用布展。

会展中心1号馆:建筑总面积29000平方米,场馆由A、B、C、D四个展馆组成。场馆内可以容纳上千个国际标准展位,展览前广场1900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0000平方米。

会展中心2号馆: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场馆由A、B、C三个展馆组成。展览前广场1600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0000平方米。

筑巢引凤 花开蝶自来

智能终端产业作为宜宾产业的破局之路,在宜宾三江新区从无到有,落地开花,下一步如何让更多更好的智能终端企业选择宜宾?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蒋楠表示,宜宾三江新区将围绕“发展2000亿电子信息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特色示范基地”目标,聚集产业链,培育新动能,着眼全产业链,完善核心配套,争取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生产工艺等环节实现项目突破,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

“下一步,我们将着眼政策要素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坚持把‘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作为头等信条,把‘服务企业发展,满足企业家需求’作为头号任务,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及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最接地气、最懂企业、最能留住人才的系列优惠政策。”据蒋楠介绍,下一步,宜宾三江新区将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集成式审批和容缺审批及免审即享的惠企政策,优化“终身保姆、贴身管家、私人订制”服务,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创业更安心。

智能终端成外贸增长生力军

这两天,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四川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正在生产一批出口到美国的最新款无人机。相隔不远的领歌智谷,也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发往东南亚的智能手机。智能终端产品,已成为推动宜宾外贸加速发展的生力军。

今年1—5月,宜宾共计与100个国家(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3.85亿元,增长89.9%。今年1—5月,宜宾市共52家智能终端企业实现进出口,进出口总值52.7亿元,增长61.7%。出口手机和成套散件共25.3亿元,增长55.4%,占到同期四川省手机出口总值的84.3%,领跑全川。

4年 实现从18亿到305亿的跨越

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引进极米、朵唯、苏格、康佳、泽平电子等品牌企业项目231个,已用地约5300亩,建成和在建厂房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41个项目投产投运,逐步形成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纵向拥有方案设计、零组件配套、金融供应链等支撑服务企业,横向拓展到新型显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智能终端)。

2017年到2020年,全市智能终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8亿元增长到305亿元;手机整机产量从428万台增长到6983万台,分别占同期全国产量的4.8%、全省产量的52.4%。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智能终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3-5户。

未来可期 七大举措助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宜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秉承“强链补链、培育龙头、做大集群、提升能级、构建生态”的发展思路,高水平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智能终端)。

一是聚力培育行业龙头。“一企一策”倾斜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引进制造业总部项目,加大力度引导企业上市,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推动规模迅速扩张,优先培育10户左右百亿元级企业。

二是合作共建鲲鹏生态。深化宜宾与华为及其核心生态伙伴企业的合作,引进布局基于鲲鹏处理器的整机、核心器件等硬件制造体系,打造教育、园区、商圈、智能制造等领域基于鲲鹏生态的全国产化标杆应用场景,力争鲲鹏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三是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持续加大力度引进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以声光学器件、显示屏组件、主被动电子元器件等产品门类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套企业,提高园区企业关联度和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力争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40%左右。

四是打造品牌拓展市场。鼓励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壮大集研发、设计、制造等于一体的OBM(原始品牌制造商)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是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制订实施智慧小区评价标准、鼓励政策等专项措施,集成应用智能家居产品并示范推广。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广一批服务型制造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每年打造5—10户数字化产线、车间和智能(灯塔)工厂。

六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在宜高校、产业研究院共同创建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支持第三方机构在宜宾建设具有国际国内认证、研发验证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

七是筑牢人才发展支撑。引导在宜高校围绕智能终端产业建设重点学科和设置专业课程,培养行业骨干。引导企业与各级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级蓝领”。提供各类人才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力争“十四五”末全产业就业人数突破10万人。

来源:头条四川综合宜宾广播电视台、宜宾日报、三江新区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