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不是经常的主角,但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在舞台上,蔡梦韵或许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她是阮声部的青年演奏员。为阮而作的广东音乐不多,但也因阮音色醇厚圆润,多作为中低音声部的色彩乐器出现。极致优美的琴声是她习阮路上的追求。2011年,她以广东省阮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宁勇教授及宁海天讲师主修阮。毕业后加入广东音乐曲艺团,多次在省内各项民族器乐大赛中斩获奖项。
与此同时,她之前修习的柳琴也令她在另一个舞台上闪耀光芒:2018年,在广州市打造的民族器乐演奏剧《扬帆大湾梦》中,蔡梦韵担任女一号,在没有一句台词的情况下,她用细腻的柳琴演奏和表演,成功让更多观众记住了她。
与很多习琴的孩子一样,读书时期的夜晚,蔡梦韵常与琴声相伴。小学三年级时,她跟随原战士歌舞团团长刘展学习柳琴。放学后完成作业,匆匆扒口饭,晚上7时到老师家里开始上课,常常到12时都不愿意回家。现在她还依稀记得,妈妈都在客厅沙发睡着了,她还和老师有说有笑,越是困难的快板越有动力练习。
学习柳琴时的蔡梦韵
六年级时,她对阮产生了兴趣。柳琴音色高亢清脆,阮则柔和恬静。“有一种敦厚的感觉,这种踏实的音色让我对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阮和柳琴属于弹拨乐器,在演奏中可以拨出点状滚动般、干净利落的旋律,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特点。在民乐团,古筝声部可能只要1—2个人,阮声部则可达到8个人左右。
在六年级时,经引荐,她转而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宁勇指导下学习中阮。
蔡梦韵和学习中阮和柳琴的女孩们
习阮路上风雨无阻。“那时还没有地铁,爸爸妈妈陪着我,每周背着乐器挤近一个小时公交车到华师,丝毫不觉累。”回忆起幼时习琴时光,梦韵仍时常感叹那段单纯快乐又充实的日子:“没有爸妈的陪伴督促和师长的鼓励,我可能很难坚持下来。”
每次走过华师布满紫荆花的林荫大道,她都感慨于这所学校的氛围和环境,也在心里默默定下了考上华师的目标。练琴愈发勤奋,下课回到家,立马拿起琴回顾宁勇教授的示范视频,恨不得马上把新曲子练好。
高考时,她如愿以偿,以广东省阮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学习。
在宁勇教授的带领下,她走进中阮的奇妙世界,了解阮的由来和历史,从一开始单纯模仿,到慢慢有了自己的演奏风格。作为梦韵习阮路上重要的导师,宁勇评价:“正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奠定了过硬的技艺基础。在大学,她依然保持刻苦勤学的本色,进一步全面提高音乐修养和表演能力,得到了观众与同仁的热情赞誉。”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蔡梦韵怀着了解更多本土音乐的初心,在毕业后进入广东音乐曲艺团工作。她坦言,读书时期对广东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旱天雷》《步步高》这类耳熟能详的曲子。进团后,得益于团里许多前辈的悉心指导,她才深入了解广东音乐的演奏技法、音乐特色。“广东音乐擅长使用加花的技巧,比如一拍只有两个旋律音,广东音乐会把拍子填满,多加五六个音,让节奏更活泼鲜明。”
2018年,广东音乐曲艺团开创表演先河,打造大型情景器乐剧《扬帆大湾梦》。导演王佳纳与音乐总监隋晓峰进团选拔演员时,蔡梦韵以一首娴熟优美的柳琴协奏曲《雨后庭院》让隋晓峰眼前一亮,选定她出演女一号。
从三年级时就学习的柳琴,也是蔡梦韵擅长的民乐乐器。
彼时蔡梦韵是团里年龄最小的演员,没有演戏经验,没经过专业表演培训。而《扬帆大湾梦》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演员的器乐演奏,结合广东音乐和广东曲艺特点,来推动剧情走向、传递感情。这对演员的肢体表情表达要求颇高。
她在剧中扮演一位参与抗击非典斗争的护士。平时演奏得心应手,但要通过演奏来讲述一个广州人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她感到巨大的压力。
“一开始根本放不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抱着个柳琴在台上不知所措。尤其第二场戏,我与男主在桥上相遇,两个人迎头撞上,想看对方又不敢看,羞涩地找张凳子坐下弹琴。这一段特别难,我那会还没谈恋爱,都不知道羞涩的感觉该如何表现。”她笑着回忆,所幸男主角是大学时期的师兄,早已认识,培养感情不难,在王佳纳导演及相声团同事的开导下,也逐渐投入了角色。
《扬帆大湾梦》舞台照
第五场戏,梦韵扮演的护士加入了抗击非典的斗争,却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去世前,她坐在手术台,弹奏了一段与男主初见时演奏的旋律。柳琴深切缓慢的旋律一起,演员在台上流泪,不少观众也在台下抹泪。
对她来说,参与《扬帆大湾梦》的演出,不仅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广东音乐,了解柳琴和阮的魅力并爱上它们”。
习琴生涯得益于许多良师相伴,从小耳濡目染的梦韵也想当一名解惑传授的老师,让更多孩子喜欢民乐。2015年进入曲艺团以来,她就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在学校民乐团上课,从小学、初中到大学均有涉足。
“在古代,阮是作为宫廷演奏的乐器,平民百姓极少能够接触,直到近现代,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但通过民乐家的发扬和宣传,普及程度得到提升,渐渐地大家都了解了这个乐器,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中国吉他’。”她说,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既能演奏中国古曲,也能演奏西方摇滚。随着政府和业界的推广,有兴趣接触和学习阮的人也越来越多。
和学生们在一起
她还记得第一次拿着阮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声声“老师,老师”地叫着,她内心激动无比。“我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光,生活被工作和教学填满,想做的事情都能兼顾。”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阮教师,让孩子们有所学、有所成,是对她最大的鼓励,也是她前进的方向。
相关阅读
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梁玉嵘:建立健全广东曲艺“培新人、育新苗”机制
【策划】李贺
【统筹】刘奕伶 李培
【记者】徐子茗
【新媒体制作】刘奕伶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