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与雾芯科技(RELX悦刻)在SCI期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论文,结论显示,在急性暴露24小时情况下,电子烟烟雾凝集物对人肺上皮细胞株(BEAS-2B)的影响远小于卷烟烟雾凝集物。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药学院与雾芯科技共同开展,是中山大学—雾芯科技吸入产品评价实验室2021年3月成立以来,拿出的首个科研成果。
毒理学SCI期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
尼古丁是电子烟和卷烟唯一相同的成分。本研究第一次以 “相同尼古丁浓度”为标准,采用悦刻某款电子烟和某款常见卷烟作为实验对象,制备电子烟和卷烟烟雾凝集物,以检测两者对人肺部上皮细胞株BEAS-2B导致的不同影响。
论文发表在SCI期刊《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
同时,实验还在基因层面进行了影响性对比。将实验细胞进行测序,再与参照组16881个基因对比后,研究人员发现传统卷烟组细胞共计有8477个基因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细胞分裂、DNA修复、蛋白酶体和磷酸化调控、代谢、癌症等多个通路;而电子烟组仅有25个基因出现变化,主要集中在核糖体调控信号通路。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毒理学剂量下,电子烟烟雾凝集物对人肺上皮细胞毒性和基因变化的负面效果相对较弱。
虽然国外权威机构已证实电子烟危害远低于卷烟,但国内尚缺乏对主流产品的系统性对比研究。项目研究人员表示:“这次我们选用主流产品,在细胞安全性进行初步科学评价,可以为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南方+记者】彭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